亭亭百尺松,枝条森以茂。
洪柯岁月深,山灵亦阴祐。
源远自流长,斯理非虚谬。
四马兆高门,充闾德由旧。
苟无忝所生,亦足昌厥后。
以此遗子孙,绳绳尽堂构。
翻译
百尺高的松树挺拔耸立,枝条繁密而茂盛。
粗壮枝干历经岁月沧桑,连山神也默默庇佑。
源头深远自然流水绵长,这个道理绝非虚妄荒谬。
四马高车预兆显赫门第,光大门楣靠的是世代积德。
若能不负父母所生之身,便足以使后代繁荣昌盛。
锄草不要伤及兰花根基,伤了根茎兰花难以盛开。
培土不可只做表面功夫,培土太浅容易倾倒覆灭。
生计经营岂能不去谋划,但心田更应当勤加耕耘。
立身追求显达扬名于世,获取功名应耻于污秽途径。
将这些道理遗留给子孙,代代相传完成家族伟业。
以上为【题乔氏家乘】的翻译。
注释
1. 家乘:家族史册,泛指家谱
2. 亭亭:高耸直立貌,出自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3. 森以茂:枝条密集而旺盛,“以”为连词表并列
4. 洪柯:粗大的树枝,喻家族主干力量
5. 山灵阴祐:山神暗中保佑,反映自然崇拜观念
6. 四马:古代四马拉车为贵族配置,语出《诗经》“四牡彭彭”
7. 充闾:光大门第,典出《晋书·贾充传》
8. 忝所生:辱没父母给予的生命,《诗经》有“无忝尔所生”
9. 锄兰:锄草时伤及兰花,喻破坏根本
10. 耕耨:本指农事,此处喻心性修养
11. 秽窦:污浊的途径,指不正当手段
12. 绳绳:连续不绝,《诗经》“子孙绳绳”
13. 堂构:立堂基造屋宇,喻继承祖业
以上为【题乔氏家乘】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家训体形式系统阐述家族传承之道,通过松树意象、水源隐喻与农耕比喻三重维度,构建起“立德-立身-立業”的家族发展体系。诗人巧妙将自然物象的物理特性(松之挺拔、水之源流、兰之根茎)与道德要求相耦合,形成形象化的伦理训诫。全诗采用四言古体,语言质朴而意蕴层递,在清代家训诗中兼具典重性与艺术性。
以上为【题乔氏家乘】的评析。
赏析
诗歌开篇以松树起兴,百尺青松既是家族昌盛的象征,其“岁月深”的特性又暗合世家积淀。中间十二句形成三个逻辑单元:前四句以水源喻血脉,强调积德是家族延续的根本;中四句用兰草根茎作比,揭示维护家族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后四句将生计经营与心田耕耨对举,确立“立身显扬”与“羞秽窦”的伦理边界。结尾“绳绳尽堂构”呼应篇首松树意象,形成完整闭环。全诗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抽象的家族伦理具象化为可感知的自然意象,使训诫既具权威性又不失审美价值,在清代家训文学中堪称范式之作。
以上为【题乔氏家乘】的赏析。
辑评
1.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九十七:“戴亨家乘诗淳厚朴直,得古训遗意,其‘锄兰’‘培土’之喻,尤见警切。”
2.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五:“通庵此诗全用比体,说理而不堕迂腐,盖深得《诗经》小雅遗韵。”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清代家训诗盛行,戴亨《题乔氏家乘》通过松树、水源等意象群,构建起家族伦理的象征体系,较之明代家训更为形象化。”
4. 严迪昌《清诗史》:“戴亨以辽东汉军旗人身份,将骑射民族重视家族传承的观念与汉族诗教传统结合,形成刚健质朴的诗风。”
以上为【题乔氏家乘】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