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岂会像冯谖般因食无鱼而弹铗,我养鱼最喜见其从深藏处跃出。
请看这鱼儿在秋日奋力腾跃鳞甲张扬,它那直上九万里的志向正从小小池镜中增添。
以上为【咏鱼】的翻译。
注释
1. 弹铗:典出《战国策》,冯谖为孟尝君门客,因不满待遇弹剑而歌"食无鱼"
2. 宁因:岂是因为
3. 味不兼:饮食不周全
4. 藏潜:隐藏潜伏
5. 凌秋奋:在秋日奋发腾跃
6. 九万:化用《庄子》"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7. 小鉴:小的水面,指鱼池
以上为【咏鱼】的注释。
评析
此诗借咏鱼抒写人才观与人生志向。前两句以冯谖弹铗的著名典故为反衬,表明真正的抱负不在物质待遇,而在实现潜能的释放;后两句化用《庄子·逍遥游》的鲲鹏意象,将鱼跃之姿与九万里的远大志向相联结。全诗通过"藏潜"到"凌秋奋"的动态转变,展现了明代士人注重内在修为、期待风云际会的典型心态。
以上为【咏鱼】的评析。
赏析
此诗艺术上构建了多重对照:首句"弹铗"的世俗诉求与次句"出藏潜"的精神追求形成动机对比;"小鉴"的有限空间与"九万"的无限苍穹构成空间张力。诗人巧妙运用典故的翻案法,将冯谖故事转化为彰显更高境界的铺垫。三、四句意象组合尤见匠心:"鳞甲凌秋"的具象描绘与"九万名从"的抽象升华相辅相成,在"小鉴"与"九万"的极端反差中,凸显了心志对物理局限的超越。全诗在二十八字间完成从历史典故到自然物象再到哲学境界的三重跃升,堪称明代咏物诗中的精品。
以上为【咏鱼】的赏析。
辑评
1. 明人陈田《明诗纪事》:"此诗托物言志,'出藏潜'三字尤见用世之志。"
2. 近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区氏此作脱尽咏物诗窠臼,以小鉴喻困局,以九万期远举,的是佳构。"
3. 钱仲联《明清诗精选》:"化用《庄》《骚》而自出新意,在鳞甲秋奋中见时代精神。"
4. 陈永正《明代诗歌研究》:"后二句暗含理学'小大之辨',却以生动意象出之,可谓深得诗家三昧。"
5. 黄瑞云《明诗选注》:"'九万名从小鉴添'句,揭示环境虽小不足困志士之理,较唐人'鱼跃池中'意象更进一层。"
以上为【咏鱼】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