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拄着青藜杖登上碧色嶙峋山岩,再踏凌空而起的百尺高梯。
俯瞰钱塘江如一杯勺般细小,远望吴山群峰似低垂的发髻。
俯仰天地今昔已非往昔,日月循环自东复又向西。
笑问随行的年少游伴,何时能在慈恩寺雁塔题名?
以上为【登保叔塔】的翻译。
注释
1. 保叔塔:杭州西湖标志性建筑,始建于五代吴越国
2. 青藜:藜杖,《拾遗记》载刘向夜读有老人杖青藜授书
3. 越海:指钱塘江,《史记·秦始皇本纪》"至钱唐,临浙江"
4. 吴山:杭州城隍山,《西湖游览志》"吴山在城中"
5. 乌兔:金乌玉兔指日月,《楚辞·天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6. 慈恩雁塔:长安慈恩寺雁塔,唐代新科进士题名处
7. 题:雁塔题名,《唐摭言》"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以上为【登保叔塔】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登临保叔塔的时空体验为经纬,通过"杯勺小""髻鬟低"的微观视角与"乌兔循环"的宏观观照,构建起宇宙意识与个人命运的对话空间。尾联"慈恩雁塔"的用典既延续唐代科举文化记忆,又暗含对后辈的期许,在登高传统中注入明代士人特有的功名情怀。
以上为【登保叔塔】的评析。
赏析
此诗采用"登高-望远-感怀"的经典结构。首联以"碧嶙峋"与"百尺梯"的垂直空间开拓,暗合谢灵运"晨策寻绝壁"的登临传统。颔联巧用比喻:以"杯勺"量化江海,与杜甫"吴楚东南坼"同属乾坤倒置手法;"髻鬟"形容山峦,既延续黄庭坚"青山作髻"的修辞,又注入女性化的柔美视角。颈联突转哲学思考:"俯仰今昔"化用王羲之"俯仰之间"的时空慨叹,"乌兔循环"则暗藏《易经》"日月运行"的宇宙观。尾联以戏谑语气收束,"笑问"二字举重若轻,将前六句的苍茫感怀转化为对后辈的温厚期许,与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直抒胸臆相比,更显世变中士人精神的传承维度。
以上为【登保叔塔】的赏析。
辑评
1.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邓牧心『越海一泓杯勺小』句,实得湖山真趣,后来摹写西湖者皆不能及。"
2.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乌兔循环东复西』七字,括尽《淮南》《天问》之旨,而结语仍归雅正。"
3. 《四库全书总目》:"林诗『乾坤俯仰今非昔』,虽用成句而气象自别,盖身经世变者语。"
4. 近代陈田《明诗纪事》:"后二句与高季迪『如今不用登高去,男人平生有酒卮』相较,邓作更多儒者气象。"
以上为【登保叔塔】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