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合江与彬江相通,仅有五里左右的距离。
昨日才见温暖晴空,今朝风寒骤然相逆。
风向逆水势顺流,天意岂会偏袒某方?
上下游往来的舟船,莫要再相互埋怨。
以上为【登石鼓】的翻译。
注释
1. 石鼓:疑指湖南衡阳石鼓山,地处湘江与蒸水合流处
2. 合江:两江交汇处
3. 彬江:当为"郴江",湖南郴州河流,汇入湘江
4. 暄晴:温暖晴朗的天气
5. 牴牾:抵触,冲突
6. 嗔语:埋怨的话语
以上为【登石鼓】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简淡笔触勾勒江行遇风的日常场景,通过"昨始见暄晴"与"风寒遽牴牾"的天气突变,揭示自然运行的无常本质。"风逆水顺行"的矛盾现象,暗喻人生际遇的顺逆交织。尾联"莫更相嗔语"的劝解,将物理空间的航行冲突升华为处世哲学,体现明代心学影响下"即事见理"的创作倾向。
以上为【登石鼓】的评析。
赏析
此诗艺术特色在于三重境界的渐次展开:首联以"五里许"的精确计量,构建出具体而微的地理空间,暗示人生旅途的短暂性。颔联"昨始"与"遽"的时间副词运用,强化世事无常的切身感受。颈联"风逆水顺"的自然观察最具哲理深度,既符合流体力学原理,又暗合《周易》"坎""巽"相悖的卦象。尾联转向人文关怀,以"莫更相嗔"的劝诫消解航行矛盾,其平和语调与王阳明"心无外物"之说遥相呼应。全诗在二十字内完成从具象到抽象、从自然到人生的思维跃升,展现明代理学诗人"即物穷理"的思维特质。
以上为【登石鼓】的赏析。
辑评
1. 明·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十八:"庞振卿诗多理语,『风逆水顺行,天意岂偏与』,虽涉理路而自然成趣。"
2. 清·朱彝尊《明诗综》卷四十二:"此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上下往来舟,莫更相嗔语』,深得白傅讽谕遗意。"
3. 近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庞嵩师事湛若水,其诗如《登石鼓》篇,可见甘泉心学'随处体认天理'之旨。"
4. 现代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明人理语诗往往堕入窠臼,此作能于平常物理中见道心,故自可贵。"
以上为【登石鼓】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