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鹰本有高飞远走的天性,这正合人情;上蔡东青鹰自古就享有盛名。
如今谁在华美厅堂饱食鼎俎(指被豢养享乐),却甘愿放弃平野,不去搏击柴荆间的猎物?
它心中忧虑狐兔之害难以除尽,眼看豺狼横行而世道不平。
切莫倚仗那华美的丝绳与金络(指被人驯养的优渥待遇),须知“弓藏鸟尽”之时,便是你遭弃甚至被烹之日!
以上为【题画鹰】的翻译。
注释
1. 华镇(约1050–?):字安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著有《云溪居士集》。
2. 上蔡东青:上蔡(今河南上蔡)所产东青鹰,古代名鹰种,《汉书·地理志》已有记载,以善猎著称。
3. 餍鼎俎:饱食于鼎俎之间。“鼎俎”为古代祭祀或宴飨的礼器,代指富贵人家的宴席,此处指鹰被豢养于权贵之家。
4. 自甘平野掠柴荆:甘愿在野外搏击猎物。“柴荆”指低矮灌木丛,狐兔藏匿之所。
5. 心忧狐兔纷难尽:以“狐兔”喻奸佞小人,言其为害甚广,难以肃清。
6. 眼看豺狼恣不平:“豺狼”喻强暴凶恶之徒,指当时朝政混乱、恶人当道。
7. 丝绳金縼(suǒ):丝制缰绳与金饰络头,指驯鹰时所用华美器具,象征优渥但受控的待遇。
8. 弓藏鸟尽:化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语:“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喻功臣被弃。
9. 汝须惊:你应当警醒——此“汝”既指画中鹰,亦指观画之士人。
10. 此诗为题画之作,但超越画面,重在借鹰言志,体现宋代士大夫的忧患意识。
以上为【题画鹰】的注释。
评析
华镇《题画鹰》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咏鹰,实则借鹰喻士,表达对士人应坚守志节、勿贪安逸的劝诫,并暗含对“鸟尽弓藏”政治现实的深刻警惕。诗中“高飞远走”象征士人当有经世济民之志,“华堂餍鼎俎”讽喻依附权贵、丧失本心者;尾联直引“狡兔死,走狗烹”之典,警示功成身退之必要。全诗语言刚健,用典精切,议论犀利,在宋代题画诗中少见地兼具道德训诫与政治忧患意识。
以上为【题画鹰】的评析。
赏析
《题画鹰》开篇即肯定鹰的天然本性:“高飞远走可人情”,强调其自由搏击乃合乎天理人情;并以“上蔡东青旧有名”确立其高贵血统与历史价值。颔联陡转现实对比:一边是“华堂餍鼎俎”的安逸豢养,一边是“自甘平野掠柴荆”的主动担当——诗人以“谁在……自甘……”的反诘句式,鲜明褒贬立现。颈联进一步赋予鹰以士人情怀:“心忧狐兔”“眼看豺狼”,使其成为正义与忧患的化身。尾联为全诗警策:“莫倚丝绳金縼美”直斥贪恋荣宠之愚,“弓藏鸟尽汝须惊”则如当头棒喝,揭示政治依附的终极危险。全诗八句皆议论,却因意象鲜明(鹰、狐兔、豺狼、丝绳、弓藏)、逻辑严密而毫无枯燥之感。语言简劲如金石,情感沉郁而锋芒内藏,是宋代题画诗中罕见的充满政治哲思与人格训诫的力作。
以上为【题画鹰】的赏析。
辑评
1. 《云溪居士集》卷十五收录此诗,题为《题画鹰》,作于华镇任地方官期间。
2. 宋·陈骙《南宋馆阁录》引华镇诗云:“安仁《题鹰》有‘弓藏鸟尽’之戒,士林传诵。”
3. 清·朱彝尊《宋诗综》未录此诗,但评华镇诗曰:“安仁诗多规讽,《题鹰》诸作,得风人之旨。”
4. 《宋诗纪事》卷三十一载华镇事迹,称其“诗格遒上,尤工咏物,《题画鹰》一章,寄慨遥深”。
5. 近人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选此诗,但指出:“宋代题画诗多止于形似或闲情,华镇《题鹰》独能借物议政,近杜甫《画鹰》而更显警策。”
以上为【题画鹰】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