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安石以新法佐宋神宗治
天下,而是非相乘,卒至于乱。
说者谓靖康、建炎之祸,皆由所为,故追论之,若其奸有浮于章惇、蔡京者。嘻,此曲士之论也。
说者曰:
祖宗之法,不当变也。夫
祖宗之法,诚不当变。然宋之
祖宗,与三
代之君何如?以三代
之法,
不能无弊,而有忠、质、文之变。宋之
祖宗,岂有万世不变
之法哉?且庆历之初,杜、范诸公已有欲
变之者矣。后此又数十年,弊当更甚。当时如吕正献、苏文忠辈,亦尝欲
变之矣。向使
安石能待其学之既成,而后出图
天下之事,视其可变者
变之,不可变者因之,有功则已不尸,无功则又集
天下之公议,精思而熟讲之,安见变法之非至理哉?而惜其
不能待,故无成也。呜呼,成败岂足论人哉!
说者又曰:志太高也。夫以汉文帝、唐太宗为不足法,而望其君为尧、舜,诚高矣。夫人臣事君而不举其至高者
以为责,岂忠乎?且尧、舜之政,亦未尝不可行也。天地所留,方策所布,神而明之责在后人。向使诸
君子不以
天下马
安石一
人之天下,而虚衷和气,相与于成,尧舜岂不可复见哉?乃
安石以躁成其愤,而诸
君子亦以愤成其偏。
安石诚有罪于诸
君子,而诸
君子亦
不能告无过于
安石也。
说者又曰:听用非人也。夫以当世元臣故老、正士贤人,皆环向而立,而无一
人之助,小人遂乘其孤而阴用之,岂
安石之心哉?程子曰:“新法之行,我辈有以激之。”洵定论也。
然则宜何等乎?曰:
安石有治
天下之才,而未知治
天下之道;虽有乱
天下之迹,而实无乱
天下之心。诸
君子特以其据位之久,得君之专,而史意气高远,议论谲肆,虽竭
天下之才智以攻之而
不能摧,辩之而
不能屈,故积其攻之辩之之气以出于正,而元祜之诛求;又积其
不能摧
不能屈之气以出于邪,而为绍圣之报复:宋之为宋不支矣。呜呼!此岂一
人之罪哉!
吾常见范增之事项籍,不用而愤惋以死,谓其弊在居家
好奇计耳。
霍光之受天任也,不学无术,后世讥之。夫计与术,皆不得已而用之者也。人
以为奇,我
以为常,乃善耳。术者,亦必本乎学也。苟无其学,斯无其术。
安石虽非不学之流,而实有
好奇之志,故亦适成其无术耳。然则
安石者,乃范增、
霍光之等也,若章惇、蔡京,小
人之尤,岂其伦哉?
吾不忍以
安石之贤而见诬如此,故为一言。
(清 · 方孝标《王
安石论》,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