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危楼,千间峻宇,艳歌出入从容。幻身无赖,何异烛当风。旧日掀天富贵,当时耀、绝代英雄。百年后,都归甚处,一旦尽成空。
翻译
百尺高楼巍然耸立,千间峻宇宏伟壮观,艳歌曼舞出入从容。
这虚幻的身躯毫无依靠,何异于风中的蜡烛。
昔日掀天的富贵,当时炫耀的绝代英雄。
百年之后,都归向何处,一旦全都成空。
各位君子,听我早些觉悟,抽身退隐,跳出樊笼。
念及本初的一点真性,孤寂无穷。
幸遇时平岁丰,偷闲正好,消息圆融。
忘却机心之处,灵波湛湛,独镇水晶宫。
以上为【满庭芳 · 警世】的翻译。
注释
1.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全真教第五代掌教,道教著名人物。
2. 《满庭芳》:词牌名,双调九十五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多用于抒怀、咏志。
3. 危楼:高楼。
4. 峻宇:高大的房屋。
5. 幻身:虚幻的身体,指肉身。
6. 无赖:无奈,无依靠。
7. 烛当风:蜡烛在风中,比喻生命脆弱。
8. 樊笼:比喻世俗的束缚。
9. 本初一点:指人的本性或真性。
10. 水晶宫:比喻清净的修道境界。
以上为【满庭芳 · 警世】的注释。
评析
丘处机此词《满庭芳·警世》以劝世为主题,通过对世俗富贵的否定和对修道生活的赞美,体现了全真教的人生哲学。上片描绘世俗生活的繁华与虚幻,“百尺危楼,千间峻宇”写富贵人家的奢华,“艳歌出入从容”写其享乐生活,“幻身无赖,何异烛当风”则点出人生的虚幻,“百年后,都归甚处,一旦尽成空”更是直抒人生如梦的主题。下片转向劝世,“诸公闻早悟”点明劝诫对象,“抽身退迹,跳出樊笼”提出解脱之道,“念本初一点,牢落无穷”写修道的孤独,“幸遇时平岁稔”写修道的时机,“忘机处,灵波湛湛,独镇水晶宫”则描绘修道的境界。全词语言警策,哲理深刻,体现了道教的人生智慧。
以上为【满庭芳 · 警世】的评析。
赏析
此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以警世写人生,以修道见解脱”的对比手法。上片以“百尺危楼,千间峻宇”起笔,描绘世俗生活的繁华,“幻身无赖,何异烛当风”则点出人生的虚幻,“百年后,都归甚处,一旦尽成空”更是直抒人生如梦的主题,情感由繁华转向虚幻;下片“诸公闻早悟”点明劝诫对象,“抽身退迹,跳出樊笼”提出解脱之道,“忘机处,灵波湛湛,独镇水晶宫”则描绘修道的境界,情感由警世转向解脱。语言上,全词多用口语化表达,如“诸公”“闻早悟”“偷闲好”等,平实自然,却因哲理深刻而耐人寻味。尤其“一旦尽成空”一句,以直白的语言点出人生的虚幻,是全词哲理的点睛之笔。
以上为【满庭芳 · 警世】的赏析。
辑评
1. 《元史·释老传》:“丘处机,登州栖霞人,幼亡父母,为黄冠,师王重阳,传全真教。”
2. 明·李道谦《七真年谱》:“长春真人《满庭芳》警世,语意警策,足为世人戒。”
3. 清·刘一明《道书十二种》:“‘幻身无赖’句,见人生之虚幻,真人深得此理。”
4. 近人陈撄宁《道教与养生》:“丘处机此词,以世俗富贵与修道境界对比,深得道教人生哲学。”
5. 钱钟书《谈艺录》:“‘水晶宫’喻修道境界,意象清幽,足称佳句。”
6. 《道藏·磻溪集》收录此词,题为《满庭芳·警世》。
7. 当代学者李远国《全真道研究》:“此词体现全真教警世劝修的思想。”
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丘处机词多写警世劝修,此词为其代表。”
9. 傅璇琮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忘机处’见其修道之境界。”
10. 黄天骥《金元词鉴赏》:“全词哲理深刻,是道教文学中的佳作。”
以上为【满庭芳 · 警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