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一遇到酒糟和酒曲就喝得大醉,哪怕翻车落马也浑然不觉、无法清醒。
头戴的帽子倒着戴,头发披散垂到衣领,狂放的心绪与胡言乱语无人能比。
以上为【七言醉语联句】的翻译。
注释
1.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琅琊临沂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忠烈刚直,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
2. 七言醉语联句:一种多人轮流接续成诗的文体,“醉语”表明内容为醉后戏言,风格诙谐放达。
3. 糟:酿酒后剩下的渣滓,此处代指酒;曲:酒曲,酿酒用的发酵剂,亦代指酒。
4. 酩酊(mǐng dǐng):大醉貌。
5. 覆车坠马:形容因醉酒而摔倒或发生事故,极言醉态之深。
6. 不醒:并非生理昏迷,而是指沉醉难返、神志不清的状态。
7. 倒著接㒿(lí):将头巾或帽子反戴。“接㒿”为古代一种头巾,晋代山简常倒戴,后成醉态典故。
8. 发垂领:头发散乱下垂至衣领,形容不拘礼法、放浪形骸。
9. 狂心乱语:内心狂放,言语颠倒,指醉后言行失常。
10. 无人并:无人可比,强调其醉态之极致与独特。
以上为【七言醉语联句】的注释。
评析
《七言醉语联句》是唐代书法家、政治家颜真卿参与联句创作的一首即兴醉语诗,风格豪放不羁,生动刻画了醉态狂言之状。诗中通过夸张手法表现醉酒后的失态与超脱世俗的狂放精神,既具戏谑意味,又透露出士人借酒抒怀、放达自适的心态。虽非颜真卿典型风格(其以端严刚正著称),但此诗反映了唐代文人宴饮联句、纵情诗酒的文化风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以上为【七言醉语联句】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仅四句,却以浓墨重彩勾勒出一位醉者狂放不羁的形象。首句“逢糟遇曲便酩酊”直写嗜酒如命,见酒即醉,毫不掩饰;次句“覆车坠马皆不醒”以夸张笔法强化醉意之深,连重大事故亦不能使其清醒,极具戏剧性。第三句化用晋人山简“倒著接㒿”的典故,将历史醉贤与当下醉态相融,赋予行为以文化意蕴;末句“狂心乱语无人并”则点出醉者精神世界的极度自由与超然,虽看似荒唐,实则暗含对礼法束缚的挣脱。全诗语言通俗而形象生动,节奏明快,情感奔放,体现了唐代文人宴饮文化中“醉中得真趣”的审美趣味。值得注意的是,此诗若确为颜真卿所作(或参与联句),与其平日庄重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正说明唐代士大夫在私人场合亦有率性一面。
以上为【七言醉语联句】的赏析。
辑评
1. 《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九收录此诗,题为《七言醉语联句》,署名颜真卿、张叔明、殷亮、陆羽等同作。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未收此诗,因其属联句戏作,非典型诗体。
3. 《新唐书·艺文志》载颜真卿有文集,今多散佚,《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多酬赠、纪行之作,此联句为特例。
4.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五提及颜真卿与陆羽、皎然等人交游唱和,此类联句或出于湖州雅集。
5. 近人闻一多《唐诗杂论》指出:“联句之风盛于中唐,多用于宴饮酬酢,虽游戏笔墨,亦可见士人精神风貌。”
以上为【七言醉语联句】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