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学为鸟言者,其音则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则人也,而性则鸟也。此可以定人与鸟之衡哉?今之为诗者,何以异于是?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则否;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此虽极工逼肖,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
若吾友子肃之诗,则不然。其情坦以直,故语无晦;其情散以博,故语无拘;其情多喜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遣;其情好高而耻下,故语虽俭而实丰。盖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其所自得,以论其所自鸣,规其微疵,而约于至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若曰某篇不似某体,某句不似某人,是乌知子肃者哉!
翻译
版本一:
人有学作鸟的语言的,他的声音象鸟,而本性还是人;鸟有学作人的言语的,它的声音象人,而本性仍然是鸟。这就可以划定人与鸟之间的不同特征了。现在那些作诗的,又有什么和这不一样呢?他们不是出于自己所体会感受到的,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剽窃已经说过了的东西,并且标榜说这一首诗是什么体,那一首则不是;这一句象谁的,那一句则不象。这样的作品即使摹仿得极其工细、极其近似,还是免不了象鸟在学人说话一样。
至于我友人叶子肃的诗,就不是如此。他的作品情感坦荡而直率,所以语言不隐晦;他的作品情感自由而开阔,所以语言不受拘束;他的作品情感喜悦多而忧愁少,所以即使用语苦涩也能排遣;他的作品情感追求高尚而以卑下为耻,所以语言即使很简略而含义却很丰富。这就是所谓出于自己所体会感受到的,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剽窃已经说过了的东西啊。就他自己所体会感受到的,来评论他自己所发表的,提醒他改正细小的缺点,从而不断精炼到极其纯净的境界,这就是徐渭所要奉献给叶子肃的话啊。假如说他某一篇不象某体,某一句不象某人,这怎么算得上是理解叶子肃呢?
版本二:
有人模仿鸟的叫声,他的声音虽然是鸟鸣,但本性还是人;鸟学习说人话,它的声音虽然是人的语言,但本性依旧是鸟。这难道可以用来作为衡量人与鸟区别的标准吗?
如今那些作诗的人,和这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呢?他们的诗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独到见解,而只是抄袭别人曾经说过的东西。(他们热衷于议论)某篇诗符合某种体例,某篇则不符合;某句诗像某位古人,某句则不像。这样的诗即使极其工巧、模仿得惟妙惟肖,也免不了像鸟在学人说话一样。
至于我的朋友叶子肃的诗,则不是这样。他的性情坦荡而刚直,所以语言没有晦涩之感;他的性情洒脱而广博,所以语言不受拘束;他的性情喜悦多而忧愁少,所以语句即使有苦涩也能排遣;他的性情追求高远而以卑下为耻,所以语言看似简朴实则内涵丰富。这就是所谓的出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所得,而不是窃取别人曾经说过的陈词滥调。
根据他这种发自内心的创作成果,来探讨他诗文中所抒发的自我,规劝他修正微小的瑕疵,从而使其精炼到极其纯熟的境界,这才是我徐渭所要贡献给子肃的意见。如果说(他的诗)某篇不像某种体例,某句不像某位古人,这哪里是真正了解子肃的人呢!
以上为【叶子肃诗序】的翻译。
注释
衡:标准,尺度。
自得:自己内心真实的体验和领悟。
尝言:曾经说过的话,指陈词滥调。
逼肖:非常相似。肖,像。
坦以直:坦荡而刚直。以,连词,相当于“而”。
晦:晦涩难懂。
散以博:洒脱而广博。散,不受拘束。
遣:排遣,化解。
俭:这里指语言简朴,不事雕琢。
自鸣:自我表达,抒发情感。
规其微疵:规劝他修正微小的缺点。规,规劝。疵,毛病。
约于至纯:精炼到最纯粹的地步。约,精炼,简约。
以上为【叶子肃诗序】的注释。
评析
这篇诗序是明代“性灵派”文学的宣言式作品。徐渭以鲜明的比喻和对比,尖锐地批判了当时诗坛上盲目拟古、缺乏真我的恶劣风气。他将模仿者的诗作比作“鸟之学人言”,虽形似而神非,灵魂仍是空洞的。与之相对,他极力推崇叶子肃诗歌中“出于己之所自得”的真性情,认为诗歌的生命力在于真实、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由此生发的自然语言。徐渭提出的“自得”与“自鸣”说,强调诗人的主体精神和个性解放,直接开启了后来以袁宏道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思想,在明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以上为【叶子肃诗序】的评析。
赏析
本文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高远,对比强烈,逻辑严密。
开篇立论,比喻精警:文章以“人学鸟言”与“鸟学人言”这两个奇崛的比喻开篇,立刻将“形似”与“神非”的核心矛盾摆在读者面前,形象地揭示了模拟者的可笑与可悲,为下文的批判树立了靶子。
对比鲜明,褒贬自现:在尖锐地批评了“今之为诗者”之后,作者用“若吾友子肃之诗,则不然”一句转折,引入正面的榜样。通过对叶子肃“坦以直”、“散以博”等四种性情的剖析,将其诗歌“语无晦”、“语无拘”等艺术特色与他的内在人格直接关联起来,有力地论证了“诗如其人”、“文生于情”的创作原则。
逻辑递进,首尾呼应:从批判现象,到树立典范,最后提出自己作为诤友的责任——“规其微疵,而约于至纯”,文章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结尾再次驳斥“似某体”、“似某人”的浅见,与开头和第二段形成强烈呼应,使“贵在自得,反对模拟”的中心论点贯穿首尾,坚不可破。全文语言犀利泼辣,气势充沛,充满了理论的自信和批判的锋芒,是徐渭其人其文“狂放不羁,真气淋漓”的完美体现。
以上为【叶子肃诗序】的赏析。
辑评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文长)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其论诗,如《叶子肃诗序》……皆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清·《四库全书总目·徐文长集提要》:“盖渭本俊才,又受业于季本,传姚江纵恣之派。其诗欲出入李白、李贺之间,而才高识僻,流为魔趣。选言失雅,纤佻居多。譬之急管么弦,凄清幽渺,足以感荡心灵,而揆以中声,终为别调。观其《叶子肃诗序》……亦足见其负才兀傲也。”
近代·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徐渭论文,尤重在‘真’,重在‘己之所自得’……《叶子肃诗序》以鸟学人言为喻,反对摹拟,其旨趣与后来公安派之论调为近。文长之文,正是过渡时期之产物。”
以上为【叶子肃诗序】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