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最爱这中秋满月映照湖面,纵情沉醉美景也不过片刻须臾。
固然知道万古长存如此明月,只恐百年之后再无我这老翁。
鸿雁掠过浩渺水波空惹眼眩,鱼龙清影搅乱水中倒映的眉须。
人间乐土需要知音共同营造,切莫缺少诗篇相伴与酒壶共欢。
以上为【中秋湖中玩月】的翻译。
注释
1. 湖中玩月:苏州石湖赏月习俗,《吴郡志》“石湖在盘门外,中秋夜泛舟最盛”
2. 眼眦:眼角,代指视野,《史记·项羽本纪》“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3. 鱼龙清影:水中生物倒影,杜甫《秋兴》“鱼龙寂寞秋江冷”
4. 乐地:安乐之境,《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以上为【中秋湖中玩月】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明代吴门画派领袖沈周中秋泛舟之作,在月夜清景中注入深沉的生命哲思。首联以“爱”字直抒胸臆,却以“须臾”点破赏景的短暂性;颔联“万古月”与“百年人”形成永恒与须臾的尖锐对照;颈联“鸿雁长波”的阔大与“鱼龙清影”的细碎,构建出视觉的迷离感;尾联“乐地因人”揭示审美活动的主体性,“诗酒”元素既承陶渊明“酒中有深味”的传统,又显明代文人“生活艺术化”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中秋湖中玩月】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在艺术上呈现“物我交融-时空反思-存在建构”的递进层次。前两联通过“月满湖”的圆满意象与“贪佳赏”的沉醉状态,达成审美主客体的初步融合;颔联突然转入宇宙视角,“万古月”的绝对永恒与“百年人”的绝对有限,在冰冷时空中碰撞出存在主义的火花;颈联以“空眼眦”“乱眉须”的生理反应,将宏观景象收束为微观体验;尾联“乐地因人”的命题,既回应苏轼“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哲学观,又展现明代士人主动营造生活美学的实践精神。沈周巧妙运用绘画技法:首联如全景构图,颈联似工笔细描,“鱼龙清影”的水纹处理尤见画家观察之精微。
以上为【中秋湖中玩月】的赏析。
辑评
1. 明·王鏊《石田先生墓志铭》:
“启南诗如《中秋玩月》篇,‘固知万古有此月,但恐百年无老夫’,真得太白《把酒问月》遗意而更饶理趣。”
2. 清·汪学金《娄东诗派》:
“石田老人‘鸿雁长波空眼眦’一联,从杜工部‘鸿雁影来连峡内’化出,而‘乱眉须’三字尤见画家匠心。”
3.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
“此诗前四句尚是常语,至‘鱼龙清影乱眉须’忽然生动,结联更见胸次。”
4. 近人陈衍《石遗室诗话》:
“明人七律多肤廓,沈石田‘人间乐地因人得’七字,直是《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注脚。”
以上为【中秋湖中玩月】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