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东篱相伴殿西风,我识花神品藻公。
秋老别无第三品,傲霜黄处拒霜红。
两边巇险我居中,岂可挨西又捺东。
冷笑主人忘曲突,泥梁燕燕说春风。
荦确崎岖峭壁间,险过巫峡更潼关。
石头莫待微相磕,便合收心早早还。
卧龙峰下草庐幽,门外桥横水自流。
潇洒王郎只数笔,淡云疏树一天秋。
秋光一片冷于冰,山寺云深隐几僧。
画出江村太平意,渔樵无事岁丰登。
季路三都不尽隳,城狐尚许脱阽危。
一日西家鼠运去,太丘忽有社亡时。
七十二翁头雪白,弱冠初游鬓如漆。
除却一二老山僧,独来独往无人识。
山中事事胜人间,莫怪山翁喜入山。
才说出山心不喜,又将身世堕尘寰。
涧晴石出水穿沙,万树松杉隐数家。
一鸟不鸣风不动,忽闻林下响缫车。
松枝垂地荫松身,恨不移家此卜邻。
石上一根长数丈,似吾细看更无人。
城中决定少新诗,便向湖光也未宜。
我有新诗无数处,三天竺路笋舆迟。
跳过西湖万万重,半天蓬鬓洗松风。
自惭不得留终日,又向船中入市中。
面面峰峦杰阁新,好山借我倚栏身。
商量壁记留名易,未是题诗第一人。
狮子峰高侧见巅,怒飞危欲堕檐前。
千松万竹阑干畔,瘦骨秋寒似雪天。
三天竺路渐平登,高似雷峰塔几层。
山到无人行处好,松阴万树立孤僧。
荷已无花柳欲陈,秋风飒飒水粼粼。
湖山惨淡西施老,细看终于胜丑人。
浓妆淡抹比蛾眉,多谢苏仙内翰诗。
若使朝廷无宰嚭,未妨宫掖有西施。
谁将西子比西湖,旧日繁华渐欲无。
始信坡仙诗是谶,捧心国色解亡吴。
望极苏堤欲尽头,丛篁老柳水天秋。
船中遥看家家好,却恐君来住亦愁。
主人傥不粗能吟,辜负湖天水竹林。
我若移家来此住,诗人无数日相寻。
无数菰蒲间藕花,万丝垂柳曳风斜。
竹篱茅舍浑如画,最爱桥西第一家。
石溪清浅不容舟,但有常常绿水流。
莫道江湖风浪阔,此中涓滴是源头。
少人行处路方佳,半著僧鞋半草鞋。
直到全无马粪处,山僮竹帚扫松钗。
武林风物异他乡,三竺山行草亦香。
村落寻常绩麻处,隔帘时复见红妆。
万万松杉万竹枝,人间应是少人知。
数僧潇洒相逢处,一鹤昂藏独立时。
城中遥望万重云,今日蝉声始一闻。
略计此山松竹数,汉时应比百封君。
今兰春秀异秋兰,世事随时岂一端。
别有古人不死处,陶诗晋字要人看。
丰干禅师降猛虎,布袋和尚愚小儿。
老夫见画未亲见,唯喜寒山拾得诗。
烟江叠嶂子能学,都尉后身王姓同。
诗画惊逢两奇丽,赏音吾愧玉堂翁。
倾城国色著胭脂,红字兰亭又出奇。
比换鹅书更姿媚,一杯卯酒醉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