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南凤

何南凤,字道见。兴宁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举人。性最颖异,十五食饩,即落发逃禅,父心吾明经苦留之,乃还俗,领举人。会试燕京,遇黄山普门禅师,谈论相契,遂决意出家。游齐鲁吴越山水,访朱蓼水相国于聊城,访支宁瑕、周开鸿、...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从来只是学人做,学去学来成假货。
推敲毕竟是如何,学不及时颇真个。
从来只是听人教,听去听来成颠倒。
叹众生,根器殊,明珠容易没泥涂。
烦恼炽盛,觉树焦枯,爱河淹溺有谁扶。
生前荣耀,死后尽归无。
古来高僧能不俗,俗人以敬僧为福。
近代僧每类俗人,僧俗二般俱碌碌。
是以我惟号半僧,得僧之半亦已足。
古人为学躬耕作,不羞贫贱羞无学。
所以学士类贤良,纵居富贵亦清约。
今人为学贪富贵,但事诗书百业废。
我从垢面敝衣人,拟与显者永相绝。
何期显者臭如兰,垢面敝衣亦心结。
所以东昌郡岳侯,好我示我七阅月。
少壮喜求友,湖海多所遇。
暮年恋空谷,鹿豕相群聚。
虽与鹿豕群,中情良疾固。
新月本可人,况是春雨后。
迅雷豁蒙心,清辉林间透。
钟罢人寂然,恰可经行候。
熊罴窟里结茆庐,水土年来始拮据。
道者妻孥皆净业,老佣更欲傍僧居。
傍涧缘崖数里长,洞云穿尽见山光。
登高一望无边际,指点岭南在渺茫。
何处山灵不识君,特将风雨涤炎氛。
明朝不必峰头立,万壑松涛彻夜闻。
盘旋幽径访灵踪,洞隐丹台一线通。
坐看悬崖多古木,荣枯不与世间同。
两峰回合一峰圆,缚屋峰前度岁年。
万事果然无用了,烟霞长伴道人眠。
翠竹青林四面迷,一堂虚敞自光辉。
几番夜月惊啼鸟,正是野僧出定时。
除日春临三十年,如今更值岁朝天。
好师好友知何处,快得新盟白社贤。
乱世无家天地悲,达人情绪几人知。
老人离索朋来乐,不负春林百鸟啼。
野老难忘忧国念,山童仍抱喜春心。
年朝春节真难遇,雨夜融和仅见今。
幽襟懒与世为缘,觅得云窝正好眠。
茆屋结来高枕卧,何烦花雨散诸天。
山房梅雨涤烦襟,顿觉清凉味可寻。
静整孤琴鸣白雪,悠然无意觅知音。
深夜焚香阅故编,热肠馀燄付群贤。
乘时泼墨成淋雨,也较青山种白莲。
笑我欲离文字障,多君早透语言关。
相逢树色鸟声路,不滞儒冠道服间。
卓锡泓然一脉流,西湖明月浸千秋。
道人踏到源来处,趺坐云间古石头。
再上峨峰石上眠,青霄皓月枕头边。
风生两腋宁知暑,势近三台可问天。
一道泉声真不俗,千年树色总成仙。
百岁光阴少,三门兴味长。
同心言自臭,得道势全昌。
出处终初志,从远审大方。
十载重相见,斯言竟恰符。
君心仍好佛,我貌已非吾。
行路各彝险,探珠半有无。
束发虽同俗,安心只杜门。
傲能群鹿豕,贫懒察鸡豚。
道侣观亲旧,伽蓝处故园。
不以岩为胜,盘旋静气多。
端居已稳密,远眺更森罗。
泉脉知独异,山名喜是和。
山城高尽处,选胜立招提。
沙白川为带,烟青峰作帏。
定中闻远鸟,坐起见遥池。
煦日幽兰发,良人到白云。
韶光真共惜,芳气欲相分。
酌我泉之洁,听他鸟已纷。
举世解人少,君曾解也无。
卖香儿挑粪,被褐士怀珠。
高调声相和,名山趣肯孤。
出处天难定,谁当问合离。
三年才见面,一月共题诗。
灯雨谈何剧,瓶云兴欲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