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康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闻说君家景趣幽,东轩竹石映清流。
万竿苍玉松煤润,一块玄精墨沈浮。
舜世移根从嶰谷,禹时充贡自青州。
郭外东南隅,行行仅六里。
土地颇高肥,泉流亦甘美。
昔人爱此民风和,王公薤露时来歌。
不识黄家玉树枝,偶于草稿见文辞。
若非沈老同庵里,那得诸生有项斯。
沈郎读书如好酒,终日喃喃不停口。
愈醉愈贪滋味佳,半夜葩经犹在手。
沈郎作文如作画,万象森罗同造化。
残月鸡声曙光白,宝剑金鞭带行色。
绿杨堤上紫骝嘶,一道风烟向南国。
南国繁华莫久留,归来重整旧弓裘。
霜华夜度湘帘影,玉兔寒沉帘外井。
孤灯双妇抱双儿,泪结红冰湿衣冷。
太阿出冶火星热,锋铓射人肝胆裂。
不为功名恋锁缰,布衣甘老在南阳。
百年茅屋传家物,一卷农书教子方。
细柳高墙江上宅,野田荒草雨中羊。
郭西十里路非遐,百亩腴田两部车。
科斗池塘鱼似蚁,清明时节树皆花。
桑阴社散邻翁醉,场上秋登稚子哗。
脱却儒冠换吏巾,十年辛苦向谁陈。
暂从新例司刀笔,莫怨前程诉鬼神。
遇客谩言成朽木,读书还待作祥麟。
怕将明镜照衰颜,一照衰颜一惘然。
尺颈渐长如瘦鹤,半头尽秃似枯禅。
道逢远客疑非我,人困沉疴却是天。
共言双眼似先公,更许精明有父风。
三日乍昏微见膜,一睛骤反半无瞳。
心牵邪色群神怒,人到中年百病攻。
正大胸襟古怪姿,南都佳士重当时。
生憎佛老添荆棘,坐笑杨朱泣路岐。
向客爱谈三代礼,在家长诵二南诗。
戊午年中总妙龄,京闱秋榜忝同登。
状头却被残形误,策手频教大老称。
提学情怀浓似酒,传家衣钵薄如冰。
国号新开气运全,生辰正在戊申年。
蓐中已卜为人瑞,海上终看作地仙。
四子七旬成老大,一家五世聚曾玄。
大澞近在小澞西,此地君家水竹居。
两岸垂杨分聚落,一湾流水灌菑畬。
人沽小店频惊犬,鹭立浑潮不见鱼。
画船挝鼓渡江沙,江上来寻节妇家。
寿相自于邻媪异,铁心频听族人夸。
早年薄命轻如纸,末路荣名稳似车。
铁崖自许谪仙人,又说前生小李身。
史册锋铓明日月,文章光焰射星辰。
江州总管夸同榜,南国诸公识旧臣。
锦心绣口出天资,况复青年际盛时。
塞北岭南多著作,灯前马上费寻思。
纪行别有开封稿,毕卷当题绝妙辞。
西园春暖树参差,曾向园中共酒卮。
对面斗来新叶子,隔河呼出好花枝。
合盘佳会逢时约,橄榄余甘入梦思。
天宝年中一老伶,孤坟三尺旧题名。
沉香亭畔曾供奉,太液池边得从行。
蜀道马騑尘衮衮,梨园人散草盈盈。
城南湓渎旧时居,粉阁犹存地一隅。
狂物自罹三尺法,佳人兼送万金躯。
夕阳陵谷烟云变,寒食荆榛雨露濡。
灵椿垂叶昼阴阴,下有萱花岁月深。
堂上两人双白发,朝中一子万黄金。
风流贺老仙人骨,书史曹家女士心。
一轩潇洒枕清流,仿佛灵槎水上浮。
春雨随潮迷浦溆,夜灯和月照沧洲。
乡人共拟天随子,野史虚传博望侯。
少从故老问平生,共说当时最有名。
铁面屡惊朝士胆,赤心频动圣君情。
十年宪府如山重,三品官囊似水清。
萱花凋谢北堂阴,霜露频惊孝子心。
几夜梦魂随雨散,四时哀怨逐年深。
镜中人去尘生匣,窗外乌啼月满林。
君家兄弟好规模,不忝徐卿二子歌。
为客偏惊秋信早,寄书无奈雨声何。
城东流水还家近,桥北青山入市多。
铜鞮太守斯文主,松谷先生后学师。
及第文章存旧稿,过庭诗礼记当时。
功名到手烟云薄,忠孝存心天地知。
棠棣歌残小雅诗,弟兄聚首话连枝。
遗言不负先人训,世德真成后胤师。
春雨池塘芳草绿,东风帘幕紫荆垂。
燕子东风柳下门,澹云微雨浥轻尘。
南山路远移舟过,北斗名高识面新。
理学忘眠谈入夜,寿容得酒醉生春。
家居通德旧儒门,南渡衣冠十代孙。
阙里经书皆实行,考亭章句尽真言。
犁牛曾见生骍犊,良马还期出大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