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淸末民国初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长菴,改字伯潜,字伯潜,号弢菴、陶菴、橘隐,晚号听水、沧趣。陈家累代簪缨,为榕城望族。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宝琛年十三岁,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进士,...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出郭襟尘倏一清,眼明山色耳蛙声。
野风吹鬓行将暝,好雨宜秧奈又晴。
投老但求长日醉,避人难觅别蹊行。
开过山矾又一春,经年池馆雨声新。
别愁与水平添涨,诗梦随花黯化尘。
觞咏忍虚垂老日,溪山应识苦吟人。
损轩诗梦坠如烟,载月重过一悄然。
人事可胜华屋感,雁声又入早秋天。
稻粱江海催君发,蛙黾林塘恣我眠。
夜来风雨挟松泉,已似听涛上海船。
人世阴晴那可料,山门钟梵故依然。
举杯莫漫论交态,题石翻从结净缘。
朝衣就市痛冰清,赴死还看好弟兄。
有子多应思我友,此才难得出宗英。
倚楹一泪几成罪,临穴同歼岂为名?
长忆城南相送日,尔时厝火故承平。
观棋闻又入长安,金玦三年信誓寒。
雨夜梦回疑妇叹,竹林酒熟忆朋欢。
肯将龟筴从詹尹,倘爱钟鱼对懒残。
试从全盛日,数到中兴年。
世与人相待,名兼位以传。
各留心画在,未觉事功偏。
旧闻房太尉,夙世永禅师。
佛有轮回验,神尤示梦奇。
众生难度厄,仁者自行慈。
吾友严几道,天才绝等伦。
但论精八法,亦足废千人。
老病终邱首,溪山人战尘。
介立丁邪世,哀歌得雅音。
百罹前老至,一病与贫深。
计学无此选,楹书谁可任?
闻丧稽临哭,衰疾涕弥襟。
凄清四更月,夜夜枕边看。
镜破犹良久,眉低渐向阑。
战声侵晓急,海气挟潮寒。
春盛寒犹重,风多昼易阴。
任天无早暮,同物自飞沈。
地气鹃前觉,巢痕燕共寻。
北风吹易水,满路白衣冠。
无垢此片土,不冰馀寸丹。
纲常终古在,风义近今难。
出门伤世变,行路觉吾衰。
海月萧森夜,风林叫啸时。
潮涛生故习,陵谷后遑知?
廿载输顽石,崔嵬是旧姿。
十年痁再发,无复阿爷来。
当室嗟何世,全生幸不材。
汝婿趋庭乐,还朝正及春。
传家先志节,报国恃精神。
黻佩宜相敬,齑盐要耐贫。
梦想僧房菊,频来赏拒霜。
花如人半醉,亭在水中央。
变灭元空相,萧条剩晚芳。
小楼能聚远,新更就为台。
隔水呼山语,看云为日哀。
樨香宁尔隐,荔老奈渠材。
廊广宜翔步,堂空便结跏。
小松时作籁,久竹欻生花。
农话昨收橘,僧供新摘茶。
旁舍临流水,开窗对夕阳。
老榕延月浅,高竹进风凉。
便拟窥全藏,粗容置一床。
屋后即禅栖,行行涉稻畦。
水声兼梵定,山色到龛齐。
兴废僧前识,行藏佛与稽。
石氏好兄弟,雁行来水斋。
长如拄杖立,少亦听琴偕。
离合那可料,扶携兹自佳。
自别灵源出,今归未廿春。
到门乔木仅,伐石旧题新。
欣厌随人代,成亏了佛因。
岩居名听水,无水亦良佳。
秋早蝉声变,林深鸟性谐。
枯禅依绝涧,夜气足吾斋。
谢公健游者,老不坐篮舆。
危磴扶阑下,虚楼扫榻居。
闻钟思太华,观瀑忆匡庐。
幽栖近水花不病,腊雪孕春开特盛。
海棠红过藤始华,紫云幂天百重映。
人稀野僻足孤赏,雀啅蜂喧故无竞。
晓行犯岚瘴,病足诚非宜。
赖有浩然气,流布弥四肢。
茫茫九州域,民物畴纲维?
筋脉坐弛散,盭肿疾不治。
西山吾故人,久别渴一访。
潭柘稍阻深,戒坛致清旷。
前游悔草草,梦想半已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