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万顷

宋新建人,字元量,号竹斋。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宁宗嘉定间除吏部架阁,改大理司直,终添差江西抚干。时真德秀为安抚,深器重之。性至孝,有节操。诗为洪迈所推赏。有《竹斋诗集》。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去岁西湖避暑来,藕花无数眼慵开。
而今归卧洪崖侧,看尽飞泉看古槐。
纷纷争赂毛延寿,今日丹青竟不传。
万事无过真实处,后人赢得写婵娟。
晚牧归来月在山,夜深茅舍不胜寒。
栖乌欲动催翁起,快傍烟汀把钓竿。
交盖才倾便语离,绝怜立马送君时。
梅花未必堪相寄,待倩邮筒寄小诗。
胸中泉石真成癖,纸上云烟总是诗。
分我渔舟三四个,故山归去弄涟漪。
独立每怜陶靖节,北窗终日傲羲皇。
如今我亦无侪辈,远把心期付野塘。
三四知音总道山,荷锄吾独在田间。
人言病骥犹堪秣,伏枥何心十二闲。
绝怜修竹知人意,更爱双泉不世情。
回首旧游浑似梦,却因多难悟无生。
生来岁晚寄南窗,燕坐常闻御墨香。
却笑到天亭上客,日将茗粥搅枯肠。
孤山尝试一登临,归梦纷然绕故林。
个是平生安乐处,清泉白石总关心。
筑堂谁不要看山,往往襟期了不关。
欲识此翁高绝处,一心长在白云间。
真实爱山今有谁,此心猿鹤亦难欺。
看来却是朱居士,不愧昌黎五字诗。
终南佳处暂栖迟,堪笑唐朝左拾遗。
渠但借山为捷径,山中滋味岂曾知。
湛然胸次幸清明,忍看人间势利轻。
我辈相知端有道,未应胶漆付雷陈。
朱金得丧日悲欢,内乐知谁梦见颜。
君有上池无限水,不将涓滴到人间。
夜半诗成欲寄君,梦魂飞渡楚江津。
怡怡前日如兄弟,今作东西南北人。
江花岸柳太多情,长逐春风管送迎。
我亦思归归未得,夜窗愁听杜鹃声。
从渠柳色自青青,莫为行人赋渭城。
只恐南墙旧时竹,误随风雨作离声。
一岁与君三别离,盍簪此去定何时。
梅花未必堪相寄,待倩邮筒寄小诗。
野梅官柳只供愁,空倚鄱江百尺楼。
待倩天边几鸿雁,为传消息到皇州。
孤山梅蕊正开时,杖屦还须访水湄。
莫遣冰魂叹牢落,只今和靖自能诗。
风帆转眼即长安,好在交游半达官。
既有王阳知贡禹,不妨乘兴一弹冠。
雨后轩窗无一尘,窗前松竹更清新。
不妨踏遍莓苔地,遗我青鞋有故人。
枕中久已黄粱熟,镜里从教白发垂。
但得渔樵分半席,此生何必要人知。
地僻不闻车马闹,官闲但觉屋庐深。
摆除诗债寂无事,一炷炉香观此心。
乾枯如我真何用,谩结蒲团竹椅缘。
缄口向人无一语,此灯他日遣谁传。
清虚绝迹竟何为,自笑平生颇好之。
正路傥非君得似,冥行未免用多歧。
老来方欲卧林泉,一蹑红尘只自怜。
已与山灵有成说,秋风归骑急加鞭。
别我新诗有许清,玉声金韵两琮铮。
笔端定自翻三峡,乞与馀波赋赠行。
玉鉴冰壶一段清,铁中谁与斗铮铮。
眼看万里云霄路,不信骅骝地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