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螮蝀横当道,蜿蜒下汇潭。


幽光飞睒睒,危构郁耽耽。


鸟下窥寒瀑,樵回带夕岚。

传是竺僧说,幽如兜率宫。


驱龙劈地险,架石补天空。


星土熊湘合,云沙鹫岭通。

细路扪萝上,高亭在翠微。


树阴幪草坐,山气湿田衣。


落日孤钟动,遥天一锡飞。

何许新亭好,轩窗窈窕深。


天开云四面,地据岳中心。


雨绿蘼芜道,风香薝卜林。

一沼天成后,双泉神应来。


云根锡卓破,地胍虎跑开。


暗溜悬山雨,寒光漾石苔。

尘世苦热恼,山林长夏幽。


岳神来护法,尊者坐经秋。


呼粥鱼频响,衔花鹿自游。

曹溪一祖后,衡岳世多贤。


分得灯相续,提将印密传。


法音风万籁,禅性月中天。

燕坐百念息,湛然方寸间。


相无分彼我,空已判真顽。


魑魅来相试,刍尼去不还。

神僧手中钵,掷向最高峰。


径度虚空上,难寻变化踪。


锡飞曾近鹤,剑跃或成龙。

一柱标南纪,神功自断鳌。


寒过岣嵝远,势敌祝融高。


异鸟流清响,神镫见白毫。

神僧涅槃处,那有去来今。


尚记三生石,难磨万古心。


地埋禅刹在,山掩岳祠深。

塔寺前朝旧,山林宿业空。


法身无幻坏,藏骨自神通。


宝供珊瑚碧,珠花舍利红。

初地灵峰下,重来为讲经。


神应合掌受,石亦点头听。


云鹤随飞盖,湖龙入净瓶。

般若南朝寺,思公第一传。


拓开方丈地,坐断再生禅。


贝叶收经夹,昙花散法筵。

两公俱古佛,遗迹在新亭。


塔寺疑神造,山川本地灵。


峰秋阳雁断,潭暮雨龙腥。

云关投老。
把臂入林成一笑。
笠屐逢迎。

自解嫌疏放。
尽安排、黄齑注籍,酸寒骨相。
此子最宜丘壑置,不称凌烟画象。

渌水蜿虹影动摇,襟边冷籁散亭皋。


诸天鬓色吹神雨,一壑琴声送海涛。


仙梦影飘林外蝶,酒杯痕湿槛前鳌。

花朝北地叹无花,在窖寒枝欲茁芽。
绝似人才由蘖尽,未愁醉眼看朱差。
事违年少真当惜,梦过春明益可嗟。
小室藏幽邃,公馀足自娱。
纵横四五步,花竹两三株。
长日鸦反哺,晴檐燕引雏。
君莫厌行役,易尔此非难。
人情无已,久阴忧潦霁忧乾。
借得庭轩一榻,忘却征涂炎暑,小驻瀹龙团。
月树争枝影共寒,楂楂飞过屋头山。
五陵年少多春闷,一弹千金落等闲。
立雪精神两瘦芦,天风入羽思江湖。
逋仙梅下曾相识,千载归来一语无。
一去朝阳寂不闻,西康台北起寒云。
梧花竹实年年事,柰此喧啾百鸟群。
愧我胫胫作计臣,曾无膏泽及民身。
楚茶折阅吴绵贱,愁煞东南数郡人。
文学何须笑大夫,上林古有牧羊奴。
要知商战今宜讲,能得斯才亦本图。
画楯朱栏绕碧山。
平湖徙倚水云宽。
人家杨柳带汀湾。
广寒宫殿诚夸诞,消暑楼台久寂寥。
未似虚亭面空阔,时时清籁濯烦歊。
朱桥矗矗两园间,湖水平时柳可攀。
车马等闲湖上去,游人常踏月中还。
夹岸垂杨展绿阴,倚空庭树照波心。
游人不泛西溪水,岂见回环野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