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官舟夜并越溪行,已判青春付客程。


出嶂渐分严濑晓,听钟新识建山晴。


东来白雪明江县,北望红云拥帝城。

萧邱兰若昔相从,仙露明珠近再逢。


深院焚香迎玉节,上方披闼挹金容。


重来似忆身前事,久住那惊饭过钟。

水南石上天宁寺,春尽移舟偶自登。


烟树雾花犹病眼,洞云崖月独闲僧。


楼高百里山皆出,江近诸川泻欲腾。

才名曾喜动尧庭,见领恩光赋出城。


几日乡音投客话,九秋三馆惜离情。


暂迟归棹须明发,定过前滩忆夜听。

春到无多日,孤舟细雨来。


近郊微见麦,隔水忽看梅。


冻雪宵灯约,残更晓角催。

八十一年前,科名已袖然。


依刘王粲檄,入洛贺循船。


受禅碑谁上,闲情赋自传。

八十一年休,云何不首丘。


岂无商女恨,肯作贾胡留。


书籍从人卖,田园有子收。

八十一年身,栖迟客馆贫。


登门曾有我,铭墓竟何人。


醉梦高楼月,悲歌故国春。

八十一年亡,哀哉老紫阳。


佳儿方戒道,小妾漫专房。


每忆先生被,常怀太守章。

八十一年终,堪嗟旅衬穷。


胸中元耿耿,身外竟空空。


白首太玄草,紫阳虚谷翁。

万壑东来转一涡,千峰叠起竞群嵯。


水流挟石生雄势,风力扶人杀怒波。


俯视汹腾如过颡,遥瞻蹙缩得盈科。

五马何跄跄,朱轮何喤喤。


青天曜白日,送子之大邦。


钓台有清风,世远道弥光。

投暮宿瑞洪,际晓过邬子。


薄云递轻凉,微雨湿芳沚。


高帆信天风,断港出湖涘。

弭棹大阳头,大有藏春坞。


深林隔尘寰,苍石辨太古。


岩岫千千重,重重起烟雨。

弭棹小阳头,小有藏春屿。


隔竹十数家,风日美清渚。


山木苦未多,空林一鸟语。

偶上千峰榭,遥思八阵台。


去年重午日,僚友共衔杯。

棹弭龙门下,诚驰天阙边。


平生畎亩意,祝圣更惓惓。

既上桐江台,复弄桐江钓。


不食桐江鱼,不怕严光笑。


衣巾人笑侬,羊裘终未了。

万紫千红外,如君故可人。


桐江都满树,海驿尚含春。

四方冠盖客京畿,多少年光入鬓丝。


笑语山僧还揭谛,可胜斯道落吾伊。


缉熙许我过无定,万丈飞云一武夷。

二十年前别帝畿,而今衰鬓各成丝。


人情未易分真伪,世路终当虑险夷。


有要但看无欲止,知几端在履霜时。

金尊频倒。
照坐梅花清更好。
春到长杨。

世称儒雅擅青徐,今见君侯信不虚。


报政未容更绣水,除书先已易桐庐。


郡邻帝所旋趋召,地切家山勿恋居。

郑侯美政推仁厚。
何独高淮右。
分携令我预颦眉。

荣辱心中总不疑,因公环召独成诗。


只愁相见无多话,不似寻常梦里时。

铜炉熟火暖无烟,一盏清灯纸帐边。


迟睡颇如除夜景,新阳方幸好晴天。


诗成水阁梅堪折,信断山城雁不传。

知己从来自有天,除书宁复待人传。


青云直上非逾分,占上声名五十年。

精舍欣闻已解骖,风樯不易到江干。


一缄试读幽人语,莫作时情贺礼看。

严陵滩畔香醪好。
遮莫东方晓。
春风盎盎入寒肌。

念子别我久,我心尝忡忡。


岂意兰溪船,忽作潇湘逢。


一笑出意表,相对如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