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南朝开府擅风流,谁似新安好雅游。


我岂尚书期会客,自怜不得过瓜洲。

东来先谒汉焦君,江上翩翩鸥鹭群。


傥过霸陵逢醉尉,莫令人识故将军。

京口扁舟系广陵,书来闻尔亦寻僧。


支公应解留安石,犹忆山房昨夜灯。

薄谪何年出汉关,主恩宁不念行间。


长安献赋能相待,应见中丞斧钺还。

椷书劳尔寄衡门,知在城西诃子园。


我自天涯频借问,几人迁客似虞翻。

把看尺素一沾衣,朋旧中原日渐稀。


鄂郡云愁黄鹤去,歙亭星暗白鸡飞。


书藏郁木人何在,丹熟芙蓉客不归。

虎踞城边雁未还,远传歌吹入燕关。


十年出佩扶阳印,九命趋归太尉班。


幕府重沾新雨露,鼎门能记旧河山。

尺素西来寄鲤鱼,临池高兴更谁如。


草知张氏名东汉,帖似颜家老尚书。


烟海游龙长啸外,天门跃虎半酣馀。

乞身岂为病蹉跎,欲向柴门掩薜萝。


家近烟霞双草屩,江深风雨一藤蓑。


岷中客自能携酒,市里人今少和歌。

江光岭色起嶙峋,岁岁金书使节新。


军府共尊中执法,主恩先赉太夫人。


楼前朝宴笙为凤,海上秋风脯是麟。

何年解组自西归,赤钺彤弓照紫薇。


气似青牛关内过,歌曾白雪郢中飞。


驻颜不待餐金液,绕膝惟看舞彩衣。

苍茫三载别姑苏,书报郧阳已入都。


再出敢言名下士,自怜不得府中趋。


河东日给宁须酒,江上秋归岂待鲈。

远游宁得恋交亲,落魄江南二子贫。


谁解弓旌求国士,仅闻鱼鸟待诗人。


溪头烟水青丝笮,岳下秋风白葛巾。

青门故侯后,家行石中涓。


傍冢山成雪,锄云供有泉。


碑犹题马鬣,祠已筑牛眠。

城上霞成锦,开轩向郢都。


一毛标凤穴,千里识龙驹。


寒并金茎直,光侵玉树孤。

拂衣无不可,学圃在江乡。


僮理栽花径,人寻载酒堂。


歌能飞白雪,笛自和沧浪。

秦中还使节,汉上卧文园。


散帙便欹枕,看山足杜门。


书藏京岭近,剑倚石城尊。

数奇军失路,落日哭苍天。


楚些招魂夕,吴钩赐葬年。


战犹思钜鹿,冢已像祁连。

麟阁图空在,龙城战已危。


死绥何所望,投杼竟深疑。


风惨将军树,云愁太白旗。

烟晓雨初晞,亭皋春日辉。


相从穷宴赏,一倍惜芳菲。


柔草才胜藉,新条恰挂衣。

丽日香风恣远游,试观谁乐更谁忧。


晴翻宿麦有驯雉,春透荒郊无喘牛。


问俗偏于悬磬室,忘形真似泛渔舟。

沿溪红紫乱开花,春色撩人逸兴赊。


公借游观分雨露,民依稼穑作生涯。


苍江东岸层层起,绿树连村处处佳。

一叶迎流百尺泷,兴随秋水拍篷窗。


不知造物留何意,故纵惊涛注此江。


险峻未愁风雨恶,忠诚曾见岭云降。

当年匹马赴东邮,军府重将荆棘披。


跋涉两河经百战,提携三卫整偏师。


单于仅挟六骡遁,飞将谁将百骑驰。

世尊原是丈人行,一揖初参礼亦当。


真谤错寻山是鹫,幻身莫弃乘为羊。


笑他四体常投地,枉却三天日炷香。

南来锡影白云孤,一叶原同七叶符。


执着分南自分北,圆通非有亦非无。


登坛共笑依双树,护法休教守一株。

火云岳岳西日微,青铜冷射琉璃扉。


我忆习家池上客,谁寻渔父芦中矶。


冰壶不用白龙浸,寒玉已断红尘飞。

浮沉踪迹是耶非,数局残棋未解围。


圣主恩新思旧衮,老臣发短忆初衣。


请看超乘扬鞭去,谁复逢场袖手归。

生刍曾荐白杨秋,玉节金鱼共一丘。


石绣屏前频立马,莲花峰畔说眠牛。


西风忽送松楸雨,落日时闻鼓角愁。

抗疏长安且倦游,风云回首尽曹丘。


谁明薏苡千年恨,莫挽机杼此日投。


正忆梁园同赋雪,何来楚泽独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