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海天使者忆胡奴,吏隐南川亦此都。


雨久晴来山转翠,江深流急棹萦纡。


杯盘指拟需重九,花草丁宁候菊萸。

慈闱飞梦泪交流,苦被微官久绊留。


玉食谁为天下计,斯文聊寄眼中秋。


黄花准拟供南酒,白发相将遍黑头。

推移何日到安流,笑把新题处处留。


舒卷未谙周卦画,支离空抱鲁春秋。


闲将醉墨开醒眼,宽着乌纱裹白头。

韶光去我疾如流,费尽诗辞莫挽留。


袍葛未离三伏暑,雁声遥送一天秋。


还凭白月开心曲,懒把焦桐上指头。

扁舟如箭下中流,何处风烟更可留。


诗思乱撩官柳色,橹声摇碎闸河秋。


湖山有梦回青眼,岁月无情易白头。

天地君臣义莫逃,乘田委吏圣躬劳。


江流对我何须急,山势迫人空自高。


本乏长才供盛世,宁惭败絮拥绨袍。

戊午初秋别潞河,双眸空笑阅人多。


浓阴也爱河边柳,争奈秋风欲送何。

推篷一枕看银河,秋入新凉夜更多。


翻忆长安骑瘦马,尘埃两眼奈悲何。

千尺长牵溯逆河,清流偏少浊流多。


孤舟小憩浓阴下,更奈秋蝉聒耳何。

滚滚洪流泻运河,垂杨两岸绿阴多。


行人无处逃秋暑,欲借清风消几何。

溪曲山深月影孤,猿声争亦笑迷途。


一官老去愁将母,七尺贫来愧病躯。


耳畔怯逢新杜宇,镜中还是旧头颅。

数曲清商草树秋,拿舟又作玉京游。


浊泾清渭倩谁辨,覆雨翻云伤俗浮。


江晚菊花千顷暗,夜寒枫叶一川流。

一声孤雁鸣高秋,无人为吾秉烛游。


捣衣隔江声袅袅,沽酒入市云浮浮。


周业方隆丹凤集,圣谟何在碧川流。

蒲苇萧萧江月秋,毛鱼鹿角出波游。


望依北极龙颜近,笑指东溟蜃气浮。


引缆冲风劳伍伯,开樽向晚合儒流。

舟泊江隈几夕秋,去年今日正同游。


窥篷斜月娟娟静,占水轻鸥两两浮。


自幸兼葭依玉树,却惭浊水混清流。

天戈挥霍霁清秋,快我长帆万里游。


慝气尽随霜气殄,瑞光高并日光浮。


室家再合收残泪,禾黍新炊汲浊流。

臲卼扁舟抱寒水,逍遥野客坐孤蓬。


一天星月清吟外,万里江山极望中。


遁迹未能离草莽,机心唯欲破羌戎。

吾生十五犹童孩,胸中胆气摩天开。
自怜少年辄有老夫志,恐是天仙犯帝怒,谪在下世驰驱乎尘埃。


壮志若铁石,顽直未易摧。

独对楼前雪,闲吟卷里梅。


人非今日会,花忆往年开。


驿使春难寄,瑶台梦不来。

听话金仙眉相毫,每来皆得解尘劳。


鹤栖云路看方贵,僧倚松门见始高。


名利罢烧心内火,雪霜偏垢鬓边毛。

碾轮临古道,桥柱卧枯壕。


墙曝桑皮纸,锅炊枣肉糕。


卖鱼携网袋,牧马绊槎槽。

晓起掀髯笑不梳,镜中霜到一茎初。


他乡转觉官无用,半世空惊病有馀。


闲处欲寻支遁语,老来思共阿咸居。

望望西陵近,松阴石径分。

七旬彼此对堪怜,病里回思一慨然。


少小精神皆敝尽,老年岁月任推迁。


常怀旧学穷经史,更想余闲力简编。

匝月霪霖到夏残,遂成秋涨泛河干。


环畿万锸争疏堰,举国连兵甚旱乾。


已败渚荷倾潦落,渐疏园柏待霜寒。

四牡驰原隰,侯邦害必除。


疲民端可念,茅舍未如初。


消息三春异,创痍二纪馀。

拄颊看山觅句忙,相逢何必问行藏。


雄心自是宦情薄,傲骨由来俗眼妨。


我辈生涯惟寸管,人间约法有三章。

病来高卧北窗寒,不管天明与夜阑。


画虎亦多成虎少,采芹容易献芹难。


胸中红日徒怀抱,天际浮云任往还。

山雨不来江水澄,中流一苇晓风清。


恐惊沙上眠鸥起,不要津头候吏迎。


太史旧书堪送老,司徒遗铎未收声。

毵毵一树河桥柳。
记曾攀折劳纤手。
秋意渐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