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闰双重把菊,三十九年来。


篱下酒不至,江头雁独哀。


身曾随几杖,迹已落莓苔。

重九今朝是,登楼傍紫垣。


天清平乐观,秋在辟疆园。


移菊霜飞槛,餐萸月照尊。

把菊复载酒,登台酬赏心。


荒榛满天地,片雨暗山林。


代迥华风变,云愁霸气沉。

瓦官上下登临地,铜浑周遭气序哀。


古寺斜阳人独到,高台何日凤飞来。


九淮疏凿通王气,六代兴亡问劫灰。

年年雅会,处处新诗,谁知暗里催老。
散仙勘破人间世,付与将来好事,家家东道。


湘上平安多福地,把海内、风流占了。

共三年、重阳观海,九层阁上杯明。
挽天梯轳转,俨平揖上诗城。
强半中原诸老,便樽前忘老,也不胜情。

绝田一径夹修禾,积绿连林出涧阿。


历历冈原无改景,苕苕沙路久迁河。


山围封树行楸地,日在衰杨野雀窠。

荷枯菊晚柳芸黄,坐负佳时守此堂。


西上一楼凌磴道,旁罗万树对回塘。


曾波已止犹叹逝,四海无归可望乡。

海上春寒千里雨,未忘炎瘴在南州。


隔宵天气随人变,作舞蛮歌解客愁。


晓日生云如久暝,远帆将鸟近旁洲。

烂漫花光送晚秋,午馀寒蝶尚淹留。


直知天意存荒径,且遣霜威上薄裘。


国事正冠吾孰语,重阳得酒世能休。

本欲登高避市尘,不知山上有行人。


千峰落木天为远,万物逢秋气尽辛。


篱菊未开今日雨,霜林争似晚来春。

闭门不作登高计,独卧沧江寂寞滨。


原草晚明初见烧,野萸秋老渐多辛。


一家悬系天南北,八口萧条鬼故新。

九日龙华车似水,客中聊复作清游。


一江入海浑成瘴,百里无山只见秋。


强欲登临过此日,未须流涕对高丘。

倦客无家病失依,孤斋九日正添衣。


登高坐废江亭约,访旧才从沽上归。


秋后风怀人比菊,梦中乡事柳成围。

二客江亭话去年,今朝吟祭后山篇。


更无一事能经岁,可叹前人有独贤。


忆子梦回湖上路,迨春冰解直沽船。

带郭无山此独尊,登高吾已俯重门。


三年京国伤秋客,九日江亭对酒言。


原草渐黄人亦瘁,霜花曾雨晚犹存。

谡谡长松绕佛坛,致斋为位讵无端。


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叹于今后死难。


贤达同时天独啬,士夫明耻国犹安。

穷年曾祭后山死,公等乃祝坡仙生。


下溯雪堂原一脉,可凭腊酒罢论兵。


招魂自赋吾惶及,去国相从礼未成。

秋园尚绿。
看细萼绽金,芳树团粟。
不似重阳气候,佩萸寻菊。

重阳无菊闷书空,心似渊明兴不同。


聊且携壶上东岭,不妨攲帽对西风。


百年尽付无何外,三径谁如阿堵中。

两朵牡丹开国艳,千丛黄菊散秋葩。


可怜宾主欢娱地,只向尊前不语花。

重阳开燕侍清躬,次第携壶到菊丛。


仙手撚花亲泛酒,此时荣遇少人同。

九日上梅山,愁心卒未安。


人情皆向菊,天意独摧兰。


管女不及嫁,莱衣空自寒。

独整陈编对北窗,烟云浑欲助凄凉。


庭前且使竹交翠,篱下从他菊自黄。


远官只今同旅泊,壮怀谁复问行藏。

半秋翻药裹,九日负云松。


黄菊从他好,清尊不我容。


零丁怜败叶,旁午羡游蜂。

重阳风雨每凄凄,物色今年得所期。


赐第好贤多骥子,三山酌酒过鹅儿。


红楼尚想吹箫夕,碧树今夸出日枝。

无高可登无节序,无菊与泛无酒樽。


归计知时凌海岳,伤心成醉迷乾坤。


冥冥烟雨翻愁思,急急风霜若苦言。

平阳楼上重阳日,周览悲欢孰与期。


盛德不应无隐者,大豪宁复有屠儿。


未舒鸑鷟青天翼,难识珊瑚碧海枝。

多才公子莫凄凄,九日不嘲风雨期。


清酒玉腴浮盏底,黄花金蕊粲铃儿。


百年歌吹骖鸾地,万里旌幢鸣凤枝。

丈人邂逅共悲凄,九日芳樽敢有期。


感慨既能追壮士,欢欣复自学群儿。


菊憎紫蕊侵黄蕊,萸愤南枝胜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