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横空一鹤下危阑,隐隐丹砂变羽翰。


疑是归鸿须系帛,莫将野鸟误称鸾。


青田到后云天远,北海从来岁月宽。

陶令本遗世,三径亦已多。


感慨起田园,从容理弦歌。


一朝谢时人,去官如脱疴。

杨子旧精舍,全侯新学宫。


百年遗往躅,一旦振高风。


日月冠裳会,春秋俎豆崇。

赣水来天上,江边足定居。


梦寻疑有路,恨别竟无书。


坐石调琴处,临池弄墨馀。

乱后今谁在,愁来想鬓华。


公侯能好客,风土足为家。


翠玉春携酒,廉泉夜煮茶。

蝉咽高枝秋满城,当轩松桂助幽情。


地开清沼月相映,石作孤峰云自生。


醉后转多忧国思,病来偏得著书名。

懒挥楚赋静心神,李白知谁是后身。


试问汉时三柏树,有灵曾阅几诗人。

一到嵩山感故情,巍然碑石见题名。


当时若赋阳春调,独立中原和楚声。

韩公书院在三峰,斜雨蒙蒙坭屐踪。


数簋青蔬多守阃,一江寒浪印诗筒。


湿云断绩当山缺,水碓丁咚着晚舂。

往闻澹庵评乡贤,有朋曰项如篪埙。


是非褒贬乃枝叶,孝友忠信为本根。


姓名不愿唱上第,诏旨特许旌高门。

君不见汉京辟雍载黄图,博士直舍三千区。
分行数百曰槐市,下有诸生讲唐虞。


又不见本朝肇启迩英阁,稽古隆儒号经幄。

轩窗弥望猗猗竹,有斐切磋琢磨足。


天籁鸣风异丝木,昼夜锵金戛球玉。


碧梧空有栖凤枝,何如以实饲其儿。

诚斋万事悟活法,诲人有功如利涉。


嗟我大类醯鸡然,时复一窥瓮中天。

日出杲杲安问萤,弨挂翻翻谁受檠。


大哉风行水上涣,一夕泮尽峨峨冰。

已投幽僻避尘坌,更向檐头著小门。


满案韦编供白昼,一炉柏子对黄昏。


后生秀爽惭无补,旧学荒凉喜再温。

万柄高荷碧玉员,芙蓉时见一枝鲜。


何年种此北山北,便向中间安小船。

竹屋纸窗无限好,观书学字不妨清。


谁知夜梦饶惊枕,庄舄依前自越声。

西江何处是云津,分得匡庐白鹿春。


庭草易沈先辈迹,书香仍继后来人。


品题山水谁留谶,变化云龙自有神。

今日西风初送暑,碧梧已动秋声。
高楼一望暮山明。
白云飞处,迢递客愁生。

山谷老人年七十,百花潭上优游。
石亭草阁枕江流。
携琴随野鹤,移席傍沙鸥。

百尺清泉声断续,半岩松竹青青。
丹崖翠壁列云屏。
入山行解带,扫石坐翻经。

今夕是中秋,朝来中使。
宫醪玉馔传宣至。
白煠羔羊,玉雪如双,月饼黄金似。

御榻降丝纶,楼堂书院。
次第嘉名出宸翰。
更令华扁制司空,金碧云龙光烂。

颓垣葛岭草烟中,富贵薰天一霎空。


惟有西江精舍旧,至今犹是素王宫。

木绵庵畔瘴云愁,犹恋湖山一壑秋。


从道黄粱俱一梦,几人解上五湖舟。

混物乃妙契,启岩得幽栖。
苍梧之东大江曲,峰峦巃嵷波萦回。


主翁于此毓灵秀,联翩五色腾朝翚。

梧城六月漓江涨,有客乘舸溯流上。


邮亭过语汗浃衣,细雨蛮烟共惆怅。


仕当河洛家秦关,乃自西北来东南。

漓江悠悠向东注,崇冈盘回如凤翥。
城西一曲藏深坳,中有幽人读书处。


书中奥义谁能寻,茫茫玄壤同高深。

诛茅一亩竹三椽,绕舍畦蔬满屋荃。


掷廪峰前新庙令,勘书台上老儒仙。


西山草木归吟稿,东汇烟云入瓮天。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


峰峦戢戢田园净,藤刺深深磴道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