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景云持律冠当年,遗迹虽沈古寺存。


释子若能精进去,便应题作景云轩。

长见江淹杂体诗,碧云非是惠休词。


试言日暮佳人怨,何事高僧却得知。

在山长与云同斋,出山忆云云不来。


千金买得太湖石,数峰相对寒崔嵬。


朝来忽觉青苔湿,叆叆如炊石间出。

楚山千叠浮空,楚云只在巫山住。
鸾飞凤舞,当时空记,梦中奇语。
晓日曈昽,夕阳零乱,袅红萦素。

松风兰露滴崖阴。
瑶草入帘青。
玉凤惊飞,翠蛟时舞,喷薄溅春云。

独搆幽轩福地阴,飞云对面起青岑。


但知映日能成色,谁信崇朝解作霖。


苒苒行云宁有迹,霏霏出岫本无心。

二江斜入似娥眉,尽日凭高把酒卮。


贫贱别应无好处,猛忙中是我闲时。

绿树新回合,斜窗旧邃深。


壶觞如栗里,岁月似山阴。


半世怀清隐,何年得此心。

城郭纷纷静者稀,野云多恋定僧衣。


依微乍入灵花去,潇散仍随法雨飞。


心寄虚空忘色相,身将生灭悟禅机。

我有山中屋,与云相伴之。
云去何所去?云归何所归?


云静我心住,云动我意飞。
一动与一静,阴阳互根依。

我访东山丞相谱,因过南墅半云寮。


雉栖薜荔都苍墓,鳌补夫容大士桥。


万岁藤枝神蜕杖,三花树子瘿为瓢。

身在飞烟里,如登霄汉行。


云从脚下起,雷忽耳边鸣。


暮碧佳人远,春红晚照明。

我屋堪全华,君轩半卧云。


酒醒云散后,开卷忽逢君。

郡亭临大泽,霞障截尘纷。


有色只因日,无心元是云。


沧浪随郭转,欸乃隔江闻。

疏翠拥高轩,虚徐欲出云。


两楹清荫共,一阵好风分。


偏映琴书席,难栖燕雀群。

十二巫峰挂楚台,高唐新赋定谁裁。


莫言神女朝行倦,夜夜闲云卧榻来。

一径莓苔尽日封,匡床云色卧双龙。


罗浮四百青天外,不认飞来第几峰。

木末飞轩面水流,终南遥挂万峰秋。


玄关白日重重闭,不放飞云去岭头。

小筑兰阴下,幽居瀫水濆。


八窗全受月,一榻袛栖云。


竹杖占龙气,蒲团卧鹿群。

掩径萧萧木叶闻,干将明灭动星文。


青山独据胡床坐,闲看中条石上云。

雨来山出云,雨过云归海。


悠然天地间,得此大自在。

岩芳敛空华,谷响答虚牝。


坐看白云生,会得无生忍。

秋声入高梧,暝色上疏竹。


南山拢青螺,过已净如沐。


悠然孤飞云,窈窕转林麓。

红花墙头蜂过叶,翠藤池面蚁行枝。


暂来数刻有馀兴,若住此轩何限诗。

慈云每集招提上,此地开轩号集云。


山气有时还笼嵷,天花无处不缤纷。


随风偶作孤飞态,映日都成五色文。

思亲长日看云生,亲殁因轩寓旧名。


先世独推罗仲素,今人重见狄怀英。


心关瞑色随乌集,目极秋容与雁征。

严亲在高堂,征夫在天涯。


所以于此时,瞻云每兴怀。


念子失怙恃,悠然坐松斋。

爱汝怡云处,同看却异情。


应知陶弘景,不是狄怀英。


气逐龙身远,光摇鹤发明。

层轩新搆倚江城,不尽升高望远情。


云气远从天外起,绣衣如在日边行。


冰消汴渎持双鲤,花发维扬听早莺。

偃蹇高枝拂画檐,襹褷晴雪映深帘。


苍龙千丈开鳞甲,冉冉白云生翠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