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思恋,触事弥至。
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过境全疑道若穷,萦纡百转曲回通。


人行山顶半天上,舟绕溪流乱石中。


狱讼已无前世号,衣冠犹有古人风。

闰首邮音得到无,使来还喜发双鱼。


却思塞上经时问,恰是吴中当日书。


人邈江山神自照,道存忠义信从疏。

四月馀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醉倚秋风笑自攻,偶来还去竟何踪。


已夫凤鸟今不至,行矣鳣鲸非所容。


且把心胸同伏虎,谁知头角是真龙。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长忆龙山,日月宫中谁得到,宫中旦暮听潮声。
台殿竹风清。


门前岁岁生灵草,人采食之多不老。

长忆吴山,山上森森吴相庙,庙前江水怒为涛。
千古恨犹高。


寒鸦日暮鸣还聚,时有阴云笼殿宇。

长忆高峰,峰上塔高尘世外,昔年独上最高层。
月出见觚棱。


举头咫尺疑天汉,星斗分明在身畔。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
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
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长忆西湖,湖上春来无限景,吴姬个个是神仙。
竞泛木兰船。


楼台簇簇疑蓬岛,野人只合其中老。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
处处水潺潺。


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

江海一远别,见君金马门。


先鸣二三子,强著五千言。


清望开中秘,英辞动至尊。

拜首直城阴,樽开意不任。


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春草吴门绿,秋涛浙水深。

晨驾辞阴渚,逶迤见岩丘。


芳翠涤余蔼,回沙灼清流。


泄云漫方聚,深竹疑晴秋。

暑剧中宵枕屡移,夙兴犹得趁凉时。


平冲露气篮舆稳,遥杂星芒筱炬随。


触景有诗聊记述,为人无术漫驱驰。

去春哭钟子,奔走馀杭路。


今春哭田生,栖迟九江渡。


在家在客中,两友两春讣。

浙水东西两节旄,君今于此握戎韬。


油囊仙姥流霞酒,鳅穴灵胥白鹭涛。


盘石起家传典训,翘车开幕聘英髦。

辽东羽客富仙材,仙殿飞觞接上台。


便道归宁白蘋渚,经时赐对柏梁台。


里中驱弩先行路,膝下斑衣庆寿杯。

平湖溜清涨,乱石夹远流。


洗盏与客言,展席惬我游。


人生贵自适,世道将焉求。

新霜晴日见郊居,草树如斯亦有馀。


闻道又从湖外去,峰前回雁记传书。

青璧兰花带土来,极知禅老为移栽。


斩新叶底含风露,满眼尘埃亦暂开。

常记林间烧笋时,饱餐香饭浪吟诗。


如今白发王城里,甜苦堆盘只自知。

一甃幽澜,景德廊西苔藓合,茶经第七品其泉。
清冽有灵源。
亭间梁栋书题满。

百亩胥峰,道是子胥磨剑处,嶙峋白石几番童。
时有兔狐踪。
山前万个长松树。

杉闸奔湍,一塘远接吴淞水,两行垂柳绿如云。
今古送人行。
买妻耻醮藏羞墓。

粉堞危楼,阑下波光摇月色,金鱼池畔草蒙茸。
荒圃瞰楼东。
亭亭遥峙梁朝桧。

一掌春波,矗矗鹾帆闹如市,昔年烟雨最高楼。
几度暮云收。
三贤古迹通岐路。

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影见中流。
终日射渔舟。
彩云依傍真如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