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贺正兰已有馀馨,人胜同簪出画屏。


左氏二娇初共织,刘殷七孺未分经。


林中细草冰含绿,屋外寒山雪半青。

六十齐头鬓未华,枯杨日夕吐春芽。


老须人作辟寒玉,愁待君为含笑花。


乐府自矜三妇艳,离骚谁夺一人葩。

流年荏苒恨无闻,六十还嗟未策勋。


好学只应师卫武,与龄安敢望周文。


心同蕙草寒抽雪,梦似梅花暖作云。

莱衣宫锦汉蒲桃,髻侧芙蓉映二毛。


亲在未应称老大,家贫那敢失清高。


双双花影随龙杖,一一莺声动玉醪。

水仙白白映桃红,总与仙人玉貌同。


百万珠从王母掷,三千花向岁星丛。


琴书膝下兰芝女,歌舞堂前翡翠童。

六十年华又一新,莺花偏为白头春。


齐归小玉焚香女,迭侍黄金鬻赋人。


桂酒香清难学酿,鲚鱼子美易垂纶。

一自边人至,南中得雪看。


炎天无旧暖,涨海有新寒。


今岁春光早,开年花气乾。

使君三阁启云扉,一列终南志未违。


扬越诸侯推独立,商颜四老待相依。


开年柏叶春同暖,隔岁梅花晚不肥。

正喜乾冬又湿年,定知谷贵欲耕田。


莺花纵好非春色,雨雪偏多是朔天。


亲在敢言身老大,时来尚觉命屯邅。

一冬喧暖望寒来,元日阴阴雨不开。


春色未随芳草转,年光已被绛桃催。


能吟椒蕊馀中妇,喜弄莺雏有老莱。

夭桃三四蕊,色向岁朝新。


白首偏怜汝,红妆莫笑人。


琴边那有恨,酒外更无春。

斑斑吾鬒发,已老是姿年。


欲饮无吴酒,长吟只楚篇。


南风吹水淡,朔雪化云鲜。

明年吾六十,得作伏波无。


益壮先神智,全归后发肤。


风云须惨淡,天地久荒芜。

稚子唐巾小,双双作汉装。


未能怀故国,亦解问先皇。


玉几瞻天际,云旗想帝乡。

元日晴明甚,寒消昧爽时。


花添开岁事,莺速立春期。


一室衣冠独,中华故老谁。

一元过六十,复自戊辰开。


王气今年转,天心昨夜回。


暖风初拂柳,春色早惊梅。

鼎湖龙去久,四十又三年。


神圣偏亡国,忧勤未格天。


书王多史法,报主有诗篇。

鸡鸣肃冠服,北面拜威皇。


弓剑长如在,陵园不敢忘。


元年犹此日,正朔更何方。

忆昔先皇帝,元年此戊辰。


久无王正月,徒有汉遗臣。


草野私哀痛,渔樵愧隐沦。

衣冠馀一客,坐老故山春。


鸡犬那知汉,莺花亦避秦。


欢娱从献岁,啸傲及先民。

亲在宁言老,康强又一春。


但能如寿母,即此是仙人。


竹叶佳儿劝,椒花小妇陈。

五十频加七,三年即杖乡。


朱颜贫更好,白发老还长。


柏酒歌中满,莱衣舞处香。

易逢元日暖,难得岁朝春。


雨色含山浅,烟光映水新。


筐开花胜小,盘出菜丝匀。

一冬思曝背,晴暖向檐端。


岂敢愁年湿,其如苦岁寒。


旧枝和子拾,新叶当花看。

纷纷忽降当元曾,著物轻明似月华。


狂洒玉墀初散絮,密黏宫树未妨花。


迥封双阙千寻峭,冷压南山万仞斜。

一宿东林正气和,便随仙仗放春华。


散飘白絮惟分影,轻缀青旗始见花。


落砌更依宫舞转,入楼偏向御衣斜。

又东风唤醒一分春,吹愁上眉山。
趁晴梢剩雪,斜阳小立,人影珊珊。
避地依然沧海,险梦逐潮还。

华夷文物贺新年,霜仗遥排凤阙前。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称觞山色和元气,端冕炉香叠瑞烟。

北极长尊报圣期,周家何用问元龟。


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


阊阖回临黄道正,衣裳高对碧山垂。

临轩启扇似云收,率土朝天剧水流。


瑞色含春当正殿,香烟捧日在高楼。


三朝气蚤迎恩泽,万岁声长绕冕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