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但知猿鹤伴闲居,不觉忧时鬓已疏。


对客怕言今日事,挑灯重读少年书。


楼迎山色诗堪画,门对梅花月共锄。

直上昭文便乞闲,貂蝉鬓底未全斑。


静看世事千年后,总在梅花一笑间。


松菊主宾虽自得,君王休戚暗相关。

昌黎昔作潮州游,潮人百世称名州。


又闻柳州柳子厚,柳人至今爱其柳。


二公皆以文鸣唐,所至不偶为异常。

前王千载后,奕代几人来。


汉事一抔土,湘祠数仞台。


山容青拱揖,树影绿周回。

天下老松有数,人间不记何年。
海心岳顶寺门前,我欲收成一片。


为向此公传语,却教老子随缘。

道在羲皇孰断金,至人出处合天心。


青山白云有生路,流水落花无足音。


世外太古日色静,洞中一片春风深。

韩范诸公各一时,贤豪久速系安危。


从来功业知难就,未敢先赓庆历诗。

万事纷纷一梦中,虚堂相对且从容。


蛰龙老鹤知何往,社燕秋鸿喜再逢。


陈迹只今空自记,莫年非子欲谁从。

子陵先生,故人光武,以道相忘。
幸炎符在握,六龙在御,臣来亿兆,阳德方刚。
自是先生,独全高节,归去江湖乐未央。

汉法忠贤有不容,遂持名节隐蒿蓬。


生灵莫见真儒效,爵禄多酬战士功。


燕市终难沽美璞,鱼罗安得挂飞鸿。

先生操术本真儒,进退恬然与道俱。


宠至不惊高节在,岂颛虚誉激凡愚。

圣朝旌德向丘园,紫诏颁恩到荜门。


乡老始知为善贵,竞相廉让教儿孙。

痛惨哲人痿,愚缠丧母悲。


溯风怀绋路,泣雨写哀词。


学本藏诸用,行皆笃所知。

师承心独切,于道愧无闻。


几载钻坚叹,前年枉教勤。


墨车回可赞,晋鄙善潜薰。

亲养九旬馀,先生寿亦如。


学充淇澳美,训释济南书。


诸老经筵送,俞音宠渥疏。

薰炙儒先早,朱门授受亲。


去寻颜巷乐,归咏点雩春。


道妙穷精一,心传有省循。

先生摆脱世间缘,老去犹堪十万钱。


气节向来投匦意,风流今识咏梅篇。


饱闻东閤抡材久,未许西湖对客眠。

诗来已报平安好,犹恨得公诗不早。


忽闻单舸下沧浪,却喜此翁元未老。


折腰耐辱来皇州,大手妙割无鸡牛。

天教英雄声名好,满眼看渠腾蹋早。


吁嗟世事暗如漆,虞卿穷困刘蕡老。


平生翰墨弥九州,丰城埋剑干斗牛。

六一先生自不磨,太丘兴卜植僵多。


牛羊莫犯墓茔者,风雨其如阡表何。


器识谁能三世合,规摹可复百年过。

文章事业宋名臣,颍上轻投未老身。


葛水衣冠凄欲断,沙溪泉石郁空陈。


高山踞视废兴事,乔木坐邀来往人。

淳风转浇俗,名路成战场。


所争劣毛发,操兵肆相戕。


兵一出于正,岂不犹可防。

风埃曀八表,涛澜浩无涯。


岧峣昆仑峰,高与星纬排。


真人抚元运,太虚以为家。

东皇司发生,何以忽僤怒。


旱乾遍两川,阴阳错常度。


侍晨秉清德,方岳烦卧护。

葆光悟老子说,游仙续景纯诗。


木钻可使石透,盘水犹严手持。

月冷塞垣刁,尘暗西风箑。


所思天一方,飘飘管宁帢。


我欲往从之,问以安乐法。

负米困风尘,腼颜白头亲。


叹息执戈苦,走也犹幸民。


依依孔墙梦,拍拍芹水春。

千载嗣韩统,斯文谅关天。


字衮失所归,何以革其先。


陟屺有遗恨,琢石图方镌。

楚都初拜公,里门跪承诲。


一言忽唤醒,顿首汗浃背。


志远苦力短,寸进而尺退。

事往置勿言,积厚报岂吝。


毫眉两山尊,照眼双璧润。


衮衮生公侯,世佩斯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