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鹿门忆庞公,栗里怀靖节。


我尝评斯人,用则同稷契。


空谷倚逍遥,风尘俱骚屑。

厚德最耐看,士当论志远。


沄沄物归根,混混泉有本。


眼明长庚晓,心知岁华晚。

前溪文纬国,东溪学草玄。


补处自天授,绝韦待谁编。


渊源后溪水,脉络千载传。

峨豸凛霜简,立螭迫荷囊。


从渠众醉酣,我自深林芳。


岁晚发雪白,德称腰鞓黄。

永平昔全盛,旧学尊五更。


惜哉趋舍缪,眩眼车服荣。


恭惟自孔氏,时止亦时行。

丹山之岩兮阻且深,丹山之云兮閟其霖。
中有姝兮静处,冠岌峨兮瑶簪。


方辙兮坎滞,聊返辔兮穹林。

贪夫孜孜为利,烈士汲汲徇名。


谁似先生元尚,名标七宝宫城。

永夜朝元骞树,萧晨晞发扶桑。


妙处本来一贯,何异心斋坐忘。

残编幸出坏宅,滴露何能阐微。


万古圣贤心法,未饶西竺传衣。

学仙宁复华念,为士苦畏四邻。


铁弹茅茨何在,两翁心岂违人。

三关中隐玉阁,七言味在蕊珠。


妙得养生真诀,善刀四顾踌躇。

专气如婴儿相,观心得宿命通。


认取无声无色,了知非瞽非聋。

观空得舍筏喻,示病无散花天。


从渠幻起幻灭,我自燕处超然。

君不见温公崇福十五年,上下千载书法严。
又不见蜀公静退不待耄,钟律制成天一笑。


乐则行之忧则违,出处无非圣之时。

丈人气湖海,合卧百尺楼。


引袖麾八极,无处豁前眸。


肯以治城志,而忘天下忧。

风尘三十年,世途日险窄。


婵娟弃土梗,倚市竞容泽。


大雅何寂寥,志士三叹息。

空山学仙子,幽独性成癖。


谁令一念差,失脚尘网密。


随缘玩泡影,隐思晓继夕。

仙李蝉嫣系绪长,丹崖谱牒自曹王。


滔滔江汉流波漫,濯濯芝兰奕叶芳。


陵井已偕儒术显,巽岩尤擅史才良。

唐人旧题处,那复有江枫。


寺近阖闾国,门当岝崿峰。


清风三宿恋,紫气一尊同。

搔首暮云碧,怀人酒浅斟。


万钟心不动,九鼎力能任。


夜雨青绫直,春风紫禁深。

双阙一回首,滞留今十连。


河图元国镇,泗石待宫县。


南纪浪翻雪,北风尘暗天。

斯文天未椓,世复有斯人。


缥帙磨铅旧,泥封染墨新。


词华班马富,道术鲁邹醇。

满腹悲辛谁与言,叩门不应更依然。


一斑昔我尝窥豹,五色还公自补天。


新陇只今堪挂剑,枯桐从此不调弦。

齑盐昔者谩儒宫,苇白茅黄处处同。


十载从公烦点铁,寸毫令我稍披聋。


一泓渐笑牛蹄水,万里初观羊角风。

森森松竹锁春风,半掩柴门一径通。


独步水云情似鹤,对人谈论气如虹。


诗书当日三冬富,光燄他时万丈雄。

五柳归来昔陶公,七闽召还今邓子。


不将出处作殊观,便了陶邓无生死。

云根得奇草,金芽撷芳鲜。


石鼎生古澜,松风语寒烟。


虽微龙凤制,而得雨露全。

北风走平湖,枯荷鸣索索。


握手出城东,归鸟日欲落。


人事当语离,抱怀宁不恶。

结庐溪水上,日夕对郭璞。


清晓林霏开,碧玉峭如削。


几欲乘兴游,不见云山鹤。

信手公侯八十年,言归山泽更臞仙。


声名固自盖天下,耆老所当留日边。


满腹诗书真我有,一门簪笏自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