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小儿佳节又开楼,罗绮风清织女秋。


露井华看神水上,天河光接白波流。


凉深夜半抛纨扇,坐到晨晖为玉钩。

微茫云际蹀龙镳,玉杼声沉秋泬寥。


月未成光先一日,星当得语已双宵。


填河天上无精卫,催泪人间有洞箫。

天帝金钱定已还,辍机重得七襄闲。


三星倍觉光河汉,一水频催湿佩环。


心逐奔龙云冉冉,泪沾顾兔月斑斑。

翩翩凤驾又佳期,清浅秋河雨过时。


乌鹊更衔天女石,蟏蛸仍吐汉宫丝。


双星岂合相怜爱,一月何曾是别离。

素秋今岁重流火,天为双星作闰来。


日月数真符四七,女牛欢似上云台。


还张北道长生席,更把西京百子杯。

花使兰房暗,春光在火中。


能令双蒂并,只为一心同。


月好光难入,烟多气未通。

良宵已订酒重携,偿补从前困雪泥。
巧历若为添韵事,能诗谁不快新题。
何当苦雨坚相妒,始信狂春误见迷。
月已重圆未快睛,饮徒仍借节为名。
横斜灯影添疏杏,杂和笙声是早莺。
载酒船乘春涨活,踏歌人喜夜寒轻。
醉倒尚夸云液美,吟看尤觉羽毛轻。
松轩怅望情何限,竹槛留连兴愈清。
水草远含青翠色,野花仍吐细微英。
跗萼细牵墨线,花心双套瑶卮。
江南别唱采莲词。
恽箫和月擪,崖笛隔花吹。
玉关人去叹飞蓬,织罢回文望远鸿。
已学征夫同结阵,还如愁妾漫书空。
偃波夜渡湘南水,垂露秋翻塞北风。
秋声赋就强登楼,更倩惊鸿写旅愁。
轻曳残云霏宝墨,斜连新月作银钩。
有时濡翰银河侧,几度临池黑水头。
笑领故人意,诸峰待客还。
一官贫酌水,两岸饱看山。
顾盼如招手,徘徊可破颜。
连畦锦绣斗婵娟,游戏花间蝶也仙。
廿四番风都过了,让他独占艳阳天。
舞罢霓裳色界天,春魂化作此花妍。
东风欺汝柔无骨,吹得飘飘态欲仙。
轻阴细雨养花天,婪尾韶光最可怜。
领略玄晖诗句好,翻阶红影午风偏。
名瓜不引蔓,囊粟未经陈。
虽共彤胡荐,何曾玉箸亲。
助羹餐不厌,抱瓮力常勤。
妖矫盆中势,萧森几上阴。
根株年久固,霜雪岁寒深。
寂寞安贫日,峥嵘未老心。
石头城上望斜晖,览尽金陵寂寞归。
叹息青天如许大,可无一个凤凰飞。
佳人最爱石榴红,染作轻裙步履同。
唯有此花难入意,任教荣悴逐薰风。
花似新鹅色泽均,萼如柘茧乱纷纷。
更临返照遥凝目,翠幄无端惹瑞云。
谁期悃愊竞无华,属在夭夭灼灼花。
已嫁胭脂归苑杏,全分颜色与山茶。
非关怨恨销残雪,岂为娇羞助落霞。
江头两株来越人,却依旧树争鲜新。
竹松相与可偕老,桃杏不知应妒春。
特书方将补月令,殊色乃复烦花神。
山上重重万仞高,一城应借壮雄豪。
阶前景色迷霄汉,檐下松声沸海涛。
天近云深尘迹断,境虚人静籁音嘈。
淮海秋高宸阙下,客袖飘萧怯凉雨。
翩然步向庭阶看,一笑芙蓉红半吐。
朅来濠梁今五年,繁华每惜青春前。
冰霜肌骨是家传,染得胭脂不记年。
雅趣自无前度好,芳名犹冒旧姻缘。
浓香已被东风引,艳色曾经俗眼怜。
老眼帘栊罩晓烟,恍然沉醉玉台仙。
罗浮气味何曾减,洞□颜容是偶然。
雅意不随春意闹。
龙潭喷雪响潺潺,柘树栖残野鹤间。
满径白云凉古寺,四围红叶艳秋山。
荷樵人语斜阳外,采药僧归积翠间。
诗见张继先三。
一夕西风一度开,不须人力为栽培。
化工何事存芽蘖,长与炎荒作瘴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