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迢递千重险,崎岖一路通。
山深迷白日,林冬豁苍穹。
正值严冬际,浑如春昼中。
分襟二年内,多少事相干。
礼乐风全变,尘埃路渐难。
秋林新叶落,霜月满庭寒。
宗系传康乐,精修学远公。
相寻当暮岁,行李犯寒风。
累积浮生里,机惭半偈中。
入户道心生,茶间踏叶行。
泻风瓶水涩,承露鹤巢轻。
阁北长河气,窗东一桧声。
南方本以炎方号,冬日不寒春月间。
常见暄风翻舞蝶,时看暖日散游蜂。
柳垂故叶仍存绿,桃剩残枝已著红。
冬日如春日,池塘水不冰。
偶来书阁坐,喜见石潇青。
僧俗凭谁认得清,自家曲调自家听。
禅关未许无尘到,大士曾从异类行。
活泼泼同云变化,洞空空似水澄停。
目前风景自无涯,南陌东城路若赊。
枸杞悬泉甘菊实,酴醾穿土瑞香花。
布裘御腊酒为佐,蓬屋当风竹莫遮。
大厦三冬可庇寒,老年诗酒正交欢。
林庐欲画孤山影,风雪休关五柳门。
纪叙戒南景,吾土尚幽美。
野柽绿辞叶,涧草缀寒花。
巾车骛近郊,引瞩宛百里。
南中殊气候,含冻草芽青。
剑忆神交赠,骖依逆旅停。
张罗寒雀散,倚槛古梅馨。
盈盈花隐幔,款款蝶翻屏。
西陆寒先动,南薰梦未醒。
短辕何所适,陋室自堪铭。
蛙声阴正聒,鹤态病方清。
我自违吾性,谁能了物情。
风云长笑在,花鸟苦吟生。
独夜胡床冷,残书蠹叶翻。
论心从古见,问舌至今存。
藜藿疏天爵,茅茨对石门。
世情怜阿堵,野兴近参寥。
海内心先醉,琴边语亦调。
玄驹酣逐腐,青狖捷登乔。
云鸟向无迹,寒灯且复然。
奇人知骨瘦,稚子笑须偏。
已负还山约,无劳启阁延。
作客三山外,吟诗六叹馀。
乡书多往事,邸报有新除。
雨到鸠鸣歇,冬交楮叶疏。
旭日晞玄发,名山秘硕肤。
病鸱乘鬼气,凉月向人呼。
达命还当合,长城正背孤。
院钟寺鼓声洪亮,贪睡冬山竟不闻。
白占田园狂逞雪,黑颟天地乱翻云。
时危帮匪称人杰,法弊朝廷厌右文。
此身无病即神仙,自视馀生漫欣然。
触詟老来仍恃粥,少陵寒甚欲装绵。
十分疏放违时好,一样聪明让少年。
菊傲霜天梅耐雪,也同松柏后凋看。
始知晚节淩霜雪,莫羡春风放牡丹。
烹茶方法教儿僮,蟹眼潜听火候工。
汲取竹林僧舍水,雨芽来自大王峰。
杯泛寒姿菊有英,燕飞蝶舞似春城。
山椒子结金铃小,调出香螺软玉羹。
吹断横洋十日风,惠泉不到荔枝浓。
玲珑艳雪无文柚,且耐酸寒剥海红。
欲行还辍驾,尘思坐来清。
竹密翠相倚,榴寒火更明。
游蜂喧午队,冻鸟作春声。
便是佳山水,书堂得自然。
庭无新种树,池有不枯泉。
几砚惟粗具,茶瓜罕俗筵。
暮色苍茫叶作堆,最高枝上叶先摧。
休嫌老树枯而槁,曾受风霜雨雪来。
病夫一楼卧,佳客千里至。
顿令山泽间,坐挹湖海气。
登高望速水,摩石审题字。
落拓还家独掩扉,唾壶敲缺赏音稀。
几人富贵矜华屋,此老平生祗布衣。
白发垂肩仍作达,黄金到手已全挥。
炉煨榾柮雪煎茶,松竹环居耐岁华。
窗外玉梅疏弄影,助人诗兴两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