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夜泊城头秋气微,湖烟江月共依依。


世间安有闲云鹤,不向匡庐何处归。

曾忆紫霄峰上话,十年留滞海门东。


空山背日寒犹在,春草无人绿未穷。


覆瓮悔教黄叶去,移茅定在白云中。

蜃海蛮风吹短景,严城哀角动寒林。


人情已觉苍茫晚,世路还同漭沆深。


梦里松花应十亩,望中湖水欲千寻。

叠叠山河天地间,晴空望尽雁洲寒。


潮声惯作泉声觉,海色长当山色看。


郑谷莫轻今世易,沃洲真见古人难。

峡桥茅屋堪谁托,珠海禅房且自安。


山水多因青鬓误,风烟空向白头叹。


旧移方丈从蛛蝄,新植松杉作虎栏。

泉冻无声钟漏稀,玉渊松影佛灯微。


白分槛外千峰雪,红上炉边百衲衣。


海腊不寒梅落尽,山春两负雁空归。

一回瘴海心难歇,两住匡庐计未成。


守院数人常入岭,开春随雁几归程。


溶溶石上新潭水,寂寂松间旧磬声。

自从瓢笠辞匡岳,不觉蹉跎又十年。


岭海云寒僧渐老,金轮雪重月频圆。


几人守猎猿啼处,十里还山花信前。

忧极忽传匡岳信,平安不敢问归程。


一腔热血此生毕,两地关心到死轻。


闻道自通先世论,感时当忆住山情。

归卧庐峰忆旧因,夜深谁共侍瓶巾。


千株松柏前朝树,万里关河羁旅人。


明月未残竹影寺,黄云长蔽雁门津。

一钵江南万户春,入廛须是住山人。


朱门岂有嫌支遁,白社何妨狎许询。


易见乡关他日梦,难辞师友此时身。

临岐不作别离情,望里烟霞足此生。


闻鹤已伤行路意,畏人犹讳买山名。


十年瘴海馀秋色,千里云帆入雁声。

十年归梦积,一望白云乡。


山近江流缓,天空霜夜长。


明朝彭蠡水,向夕古松堂。

我有匡庐约,君先问落星。


十年松树火,此日石头形。


梦入溪声细,桥分山色青。

十载匡山梦,因君寄短吟。


为停彭蠡楫,一讯虎溪音。


塔影千岩出,松关积雪深。

万里旌旗在眼中,千崖寒色待春风。


愁来自少登临乐,乱定谁论战伐功。


桂岭天长云似马,槎滩波净月如弓。

策杖与云平,蒙蒙空际行。


烟江中岭尽,星斗下方横。


不隔诸天路,差疑五岳名。

始识庐峰次第攀,一时襟抱十分闲。


鸿蒙有地寻常外,巉峭离天尺五间。


树积拥阴通寺径,瀑飞流响到江湾。

负笈中林白鹿前,草堂何但似青莲。


玄风大士通三昧,金粟如来第几传。


箫管壁开喧蟋蟀,薪蒸樵后得貂蝉。

相思每恨到来迟,把手相看喜复疑。
万里髑髅当作伴,一瓢风雨自支饥。
伤心何限终难忍,开口仍留已尽知。
黄鹤山人美如玉,长年爱山看不足。
醉拈秃笔扫秋光,割截匡山云一幅。
诗豪每忆青莲仙,结巢读书长醉眠。
高堂政在玉山南,竹色梧阴积翠岚。
秀结紫芝云作盖,光生珠树玉如蓝。
每劳飞鸟花间使,时有翔鸾月下骖。
尝闻一粒功,足以反衰容。
方寸如不达,此生安可逢。
寄书时态尽,忆语道情浓。
武陵回短棹,庐岳住高秋。
旧路皆红叶,孤僧忽白头。
岭迎乡梦入,江迫道心流。
有美人兮思匡山,岁云暮兮道险艰。
江空积雪涛波若山立,骇惨慄兮凋朱颜。
邀芙蓉于五老兮,怅飞瀑之潺湲。
崇冈积苍雪,罗立展屏幛。
巘崿荦确中,芟夷得平旷。
四顾何巍然,镵云开叠嶂。
层峦壁亭北,灵渊汇亭西。
野芳新绿合,岩扉空翠迷。
林深不见日,地迥惟闻鸡。
众山皆部娄,小亭立孱颜。
仰观逼霄汉,俯视迷人寰。
一勺沧溟水,数点瓯闽山。
英英白云飞,弥漫被岩谷。
倏若大瀛海,洪涛互起伏。
好风来自东,流膏润山木。
匡山何崒峍,如拳突中心。
万松列岩岫,天蟜蛟龙翔。
若人抱贞节,眄柯日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