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日暮沧江驻客舟,眼前境界起诗愁。
沿山几处人烟僻,摘粟收麻到白头。
横石滩头古钓矶,绿波击破雪花飞。
老翁识得鱼争处,手把纶竿满意归。
莘野磻溪亦偶然,每逢耕钓忆前贤。
春风秋月闲来往,只付时人一醉眠。
白云晚向山中出,白雾朝从水上生。
三百里滩轰笛过,鬼神惊倒怒龙声。
碧天似水元非水,碧水如天不是天。
人现非天非水处,君来何处觅神仙。
两夜江心对泬寥,恍兮惚里有逍遥。
堂堂皓月排空出,自觉精神涌碧霄。
天地穷时事不穷,最伤心处是凉风。
少年每下悲秋泪,投老情知泪亦空。
一簇沙鸥占碧波,手摇双桨叫吴歌。
大罗只许诗人赋,不许诗人上大罗。
落日扁舟万古心,半山明耀半溪阴。
渔盐商贾都来往,纵有客星何处寻。
远宦随时且自娱,看看受代又脂车。
燃灯初过忘岑寂,极目相从接绪馀。
瘴雾催花锦零乱,春风吹鬓雪稀疏。
昨日我登山阁上,前村人落世尘中。
今还望望寻村去,复觉区区与世同。
眼界那分清与浊,心机已破碍为通。
晴雨烟云态,高深会见闻。
乱山依越定,一水向吴分。
元白诸侯表,杨王俊士群。
翠蕤低映郁金裳,昨夜千门万户凉。
蟾小未禁仙掌露,犀寒先透玉墀霜。
唤回临水登山意,恼乱薰天扑地香。
试罢秋闱兴未阑,肃将祀事快团栾。
西泠菱芡登筵洁,东浙云山隔岸宽。
敢告千秋绵俎豆,差欣五郡集衣冠。
儿将白发共嬉娱,敢意高轩访敝庐。
七帙年龄同绛县,诸贤诗句过黄初。
菌芝那解出枯朽,冠盖便能倾里闾。
扁舟览胜故人同,胜境分明似画中。
阴洞满厓无路到,晴岩一窍与天通。
留传剩见神仙迹,开辟冥思造化功。
九载名山五度过,山容霭霭势峨峨。
洞穿海外飞仙岛,水接天中织女河。
白鹤盘风秋气近,紫箫吹月夜凉多。
泰华因培塿,涓流赴溟渤。
凤翙仪高冈,麟游以时出。
圣朝栋梁具,峨峨皋与卨。
经年攻斗六,群盗莫如何。
不料咽喉失,翻当士卒多。
元戎驰羽檄,万骑出诸罗。
立国推和议,输金息战烽。
古今嗟一辙,涕泪洒无从。
黄菊花犹盛,黄藤酒尚浓。
公归七百载,又值丙申冬。
初以放翁号,能谈蜀郡踪。
枝官拌弃掷,祠禄愧优容。
酉寻行甫戌已见,夜候显翁朝乃来。
隔树鸣蝉休聒耳,满樽浮蚁且衔杯。
多忧莫道无由解,一醉从初不用催。
月过中秋色尚鲜,赏心未厌惜流年。
琼杯不许三人共,桂魄难同两夜圆。
碧落无云星避彩,清辉满座烛销烟。
昔年庭木雪僵条,今此风和柳自摇。
人事转如风不定,年光暗与雪俱消。
城中佳气生宫阙,尘外清居隔市朝。
此邦旱暵已连年,民亦何辜欲吁天。
鸠拙林间时自唤,龙慵潭底敢安眠。
忽看注雨如车轴,便觉流泉满稻田。
雷车谁唤阿香推,酿雨云头簇不开。
猛热急掀江汉立,先声偏上竹梧来。
高唐赋就何曾梦,杜曲诗成不费催。
蛰虫坯户六经旬,掣电惊雷若莫春。
震起昆虫千百亿,不知何处更容身。
乱云低薄暮,微雨洗清秋。
凉蟾乍飞破镜,倒影入南楼。
水面金波滟滟,帘外玉绳低转,河汉截天流。
南徼旌旗万里回,中天城阙九重开。
龙门仗簇青云起,鹤禁香通紫气来。
父老多流去日泪,公卿不乏济时材。
吾年未及谢,倦飞已知还。
乃复婴近务,无由纵清欢。
幸与方外士,相从岩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