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全真闭户魏不琢,二纪怡然外世荣。
留得诗名皮陆集,到君句法有馀清。
谁知白鹤早登门,遗墨犹馀屋漏痕。
师友百年同慧脉,固应自有不云存。
皇家礼赤帝,谬获司风域。
致斋紫盖下,宿设祝融侧。
鸣涧惊宵寐,清猿递时刻。
□似莲形开朵朵,僧家住在藕花心。
银涛夕泻滋珠蕊,紫雾晴分暖玉林。
长伴藤萝看虎伏,忽□风雨听龙吟。
岷山迤逦开南岳,端拱重华此帝乡。
廿载摛文亲玉案,一朝分檄领衡阳。
登台载酒天花舞,勒石留诗涧草香。
鼓瑟湘灵何不见,羽人岩下奏箫笙。
牛行石髓遗金迹,龙起沙潭喷玉声。
采药寻师应病暍,叩关问道不知名。
会仙桥上石粼粼,桥下瑶花无数春。
只为俗缘牵白日,谁能冥悟出红尘。
壮游司马风流在,未达虞翻骨相屯。
揽衣不寐倾葵藿,兜率上人□□□。
万壑云光疑水泛,千峰霞气觉天低。
□□吐日侵晨见,若木何年隔海迷。
寻真杳□珠帘洞,洞里层轩烟雾浮。
厌听泉声鸣涧底,忽看月色挂峰头。
起坐翻经过午夜,漫眨说法度清秋。
看山出郭扬芝盖,十里松阴带夕阳。
碧落低临惟鸟道,翠微深处有仙房。
绝怜衡岳三灯现,俯盻湘江一线长。
万丈层峰生绝奇,不知谁削混蒙时。
高当南极开天柱,遥拱北辰转地维。
封邑于今仍旧址,荒苔何处觅残碑。
七十二峰峰上井,洞庭泉脉似相通。
青龙隐伏频行雨,白鹤翱翔每驭风。
河影若浮尘世外,日华只在海门东。
天下名山尊五岳,东南我已弋登临。
行踪岁月成陈迹,到处烟霞结素心。
金简不逢苍水使,丹垆欲傍碧云岑。
烟霞本成癖,况复游名山。
举手招白云,欲纳怀袖间。
咄哉亦痴绝,有著即名贪。
秉檄奉中祀,驱车出重关。
晓风铁叶岭,烟雨南屏山。
瀹茗澡尘虑,褰帘饫孱颜。
万壑千峰次第开,祝融最上气崔嵬。
九江水尽荆扬去,百粤山连翼轸来。
入树恐侵玄帝宅,牵萝思上赤灵台。
沿湘仍望岳,身世更茫然。
落影恐到海,飞岑疑造天。
万峰都培塿,三界即神仙。
世人画梅赋丹粉,山僧画梅匀水墨。
浅笼深染起高低,烟胶翻在瑶华色。
寒枝鳞皴节目老,似战高风声淅沥。
人生孰不营,世事复见羁。
独有山居佳,古语不我欺。
君今视霄汉,已与诸佛期。
朱陵灵台天柱巍,太虚空洞绿烟扉。
上馆赤帝朱鸟飞,祝融宅南参与旗。
羲娥两曜愁蔽亏,象纬冷逼嗟位迷。
只影天南无伴侣,九旬两度下西泷。
壮年风韵今犹是,良夜月明歌更长。
衡岳白云添五色,江门清派满三湘。
万里寄良箴,常惭道未深。
达生空有愿,避世岂无心?
窗外波光定,岩前古木森。
遥闻市井闹,时或发长吟。
滞云笼古寺,宿雨涨山泉。
策杖探经藏,怀诗酬隐贤。
炎威禅榻外,游兴碧峰巅。
天作之山曷为哉,遥知阊阖正南开。
两川文武长江下,百粤车书五岭来。
柴望久为周坠典,牢愁多见楚遗才。
久与林壑居,所见皆众稚。
岂无寿千年,未有此柏异。
壮而尝参天,晚乃但仆地。
世人行止两匆匆,公独荣亲禄隐中。
清职正同香案吏,旷怀都似漆园翁。
南陵兰茂晨羞洁,内鼎丹灵老颊红。
身在南山非隐沦,闲中官贵异风尘。
清泉白日预何事,华发彩衣今几人。
虚室图书忘岁月,寿筵香火祝君亲。
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
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
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
昨日祝融峰下见,草衣便是雪山□。
洪炉烹锻人性命,器用不同分皆定。
妖精鬼魅斗神通,只自干邪不干正。
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