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疏雨稍侵竹,轻飔已满林。
山窗敞虚寂,席户映深沈。
蟏蛸或陊几,蜗牛时触琴。
韦带筠冠白氎衣,龙唇鹤足轸文犀。
试看十指风泉绕,曲里时闻乌夜啼。
玉检神仙记,琼台羽士家。
轩窗明日月,冠佩剪云霞。
白鹤窥残弈,青童扫落花。
谁将别意上丹青,半幅胡缣太有情。
脉脉晓云连岫远,依依春树隔江明。
罗浮忽落千峰影,珠海空留万古名。
黄钟初应律,春日正冲融。
九九玄关启,重重淑气通。
莺迁上苑柳,龙跃紫霄风。
大江倒海自天来,日月星辰洞里开。
波涛汹汹三山出,四明原是一蓬莱。
蓬莱形胜夸佳丽,城中半属缨簪第。
汉帝亲同姓,词臣礼大封。
金章辞鳷鹊,玉节拜山龙。
感激崇追赠,光辉展敬宗。
溪上卜居静,山间开径遥。
人悬朱绂望,客至白云朝。
树色明沙岸,泉声下浦桥。
昆仑与磅礴,二气无停机。
群汇自昭晰,奚假雕饰为。
适当时雨晴,草木含春熙。
黄芦潇潇秋水寒,平芜绿断沙痕乾。
衡阳不为回峰止,分行并立江之干。
空苍万里云烟杳,溪凫野鹜知音少。
昔日同游锦江里,锦江水色连天起。
谁为作此锦江图,一片生绡映江水。
江上之山岷与峨,千峰万峰插苍罗。
力破阴山雪,蹄穿塞草烟。
微劳如见寻,垂老不须怜。
乾坤万象真留形,谁家画史传分明。
羽毛变化极纤巧,模象仿佛传其精。
千回万转各殊异,东涂西抹如生成。
南村老人清且癯,闭户十年工著书。
诸生解问扬雄字,使者空求颜阖庐。
推窗山在夕阳野,扫径柳垂春水渠。
陟彼崆峒阿,载睇孤云飞。
云飞无定踪,思亲无已时。
即戎受王命,跬步焉敢离。
流苏缀彩鸳帐寒,金鸭不飞香缕残。
新霜扑帘白如粉,哑哑乌啼金井栏。
芙蓉屏开睡初醒,守宫浅褪胭脂冷。
冻云压空雪欲作,野旷阴凝气萧索。
朔风一夜卷长林,万木离披尽摇落。
天连平远眼界宽,前山宛在空蒙间。
我昔曾见《寒林图》,范宽妙笔天下无。
千山一白气栗冽,万木尽黑云模糊。
此图乃是谁作者?布置大抵如临摹。
我家本在山中住,读书惯识山中趣。
偶落名涂尘眼昏,见山便欲还山去。
南阳先生官态无,半醉示我云山图。
竹有高节梅有香,岁寒之松郁苍苍。
先生比德梅与竹,先生致寿松俱长。
春风吹筵酒波绿,画图辉映人如玉。
沙苑禁城隈,天闲十二开。
欲修群牧令,还倚列卿才。
照野云千色,填山锦万堆。
西域防胡日,南宫动使星。
旧分双赤管,新佩一青萍。
陇月传兵候,关云结阵形。
好山高耸华千丈,迭嶂层峦屹相向。
依稀五老接匡庐,恍惚云门连雁荡。
近浓远淡半有无,巑岏怪石迷苔芜。
君家粉壁悬绢素,千山万山起烟雾。
层崖绝壑俯沧溟,飞瀑奔流如雨注。
树色冥蒙日月昏,波涛汹涌蛟龙怒。
尚书襟怀绝潇洒,挥毫往往凌董马。
平生一笔颇自珍,数尺新图为君写。
齐山遥接吴山青,碧波万顷孤帆征。
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
且学杏花红似锦,暂招鸣鸟到南枝。
淮流日夜向江海,淮上高楼屹然在。
朱甍画栋照中原,人世几经云物改。
荆溪郁郁霸王略,虎啸龙吟付寥廓。
白藤织笈枵腹守,馋眼无缘照蝌蚪。
垂涎胄子对书楼,大笑丹青空复有。
如闻琅简出海雾,不许人间借瓻酒。
世事矜奇宁有□。
□先□□□水。
一官局促冷无比,耐可置身千万里。
经营惨澹意如何,渺渺秋山远远波。
岂但秾华谢桃李,空林黄叶亦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