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匆匆行李夜穿城,好友来寻半日盟。


峰顶几多僧锡住,湖心无数酒船行。


风来废苑堪怀古,雨蚀残碑不记名。

幕府巍巍逼上台,都人常望谏书来。


江东不用夸王导,分陕而今得异才。

万仞钟山入望高,官闲宁复簿书劳。


传家见说惟诗礼,不用登坛受六韬。

忆在严城听霜角,青绫坐拥灯花落。


将军裔本申包胥,部曲勇过王镇恶。


腰间龙纹七宝刀,壮气直与燕山高。

冻指握笔如拳虬,犹有雪诗来北楼。


北楼几日不一到,寒阵未许阳乌收。


瑶琨鹭羽孰坚脆,往往精辩闻龙牟。

酸风割耳须作虬,闻雪强起开西楼。


西楼一望几十里,玉田瑶圃烂不收。


两年粳稻化鱼鳖,穷计每日占来牟。

议郎梁狱坐口语,置散投闲今放回。
令节由来迫吹帽,幽园寻胜独登台。
共歌昭代得银瓮,何暇著书名玉杯。
入坐闻流水,开屏见远山。
路通烟树窈,门对野桥闲。
拄杖晴俱出,渔舟暝独还。
翘翘山有木,翳翳林有谷。
雨气作深云,新阴如膏沐。
夫岂无居人,诛茅结溪屋。
忆昔潇湘夜,蓬窗醉梦惊。
月明天似洗,无处著秋声。
嶰谷风初静,湘江雨未收。
鹧鸪啼绝处,声断暮云愁。
商颂何须曳履歌,江南山色砚池波。
长髯蘸得琳琅目,留作飞云在涧阿。
飞墨来从海岳庵,春风吹雨满江南。
青山肯被云遮尽,时耸尖奇一两簪。
梁溪岁暮若为情,溪上梅花待晓晴。
径雪冷埋山屐齿,檐冰夜堕石床声。
《内篇》携向松根读,如意持将竹里行。
林外轻风帽影斜,客衣近染紫山霞。
等闲点检春多少,墙角蔷薇几树花。
南郭山人隐几处,青山白云无所住。
万壑度尽松风声,更向了堂参一句。
选胜南郊结草堂,幽清绝似午桥庄。
林鸠唤雨山光暝,畦稻舒花水气长。
携酒秋清观纳稼,杖藜春晚看条桑。
几日归心托暮云,半毡窗下久生尘。
水天雨气霏霏断,竹阁山花点点新。
小苑莺声偏破梦,大堤花艳欲迷人。
名山今日始攀跻,峭壁巉崖路欲迷。
荆棘拨开登月窟,脚根稳著步天梯。
恍疑身在半空去,忽见鸟从平地飞。
泛舟春风生,江光扬云藻。
人生杜牧游,柳色淮南道。
幸欣韶芳媚,孰云春事杪。
春日江南郡,怀人杜若生。
乌啼建业树,客在福州城。
桂酒银壶重,华裾玉佩清。
不见秘书久,忆公清且闲。
看诗野殿侧,把酒春林间。
因送碧鹅使,相过黄鹤山。
唐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渤海郡欧阳询,字信本,书《仲尼梦奠帖》七十八字,前后御府法书二小印,后有绍兴小印,合缝处古印甚多,下跋一吉字。
未晓谁氏,庚寅十月购于扬中斋家悦生图书,亦曾入贾秋壑文府。
率更初学王逸少书,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咸以为楷范。
往年京口郭天锡,学得房山高使君。
画省归来人事少,烟岑间向客楼分。
林扃暝落青枫雨,水郭寒生白蜃云。
燕南幕府文章客,泽国相逢宴集齐。
酒后鲈鱼霜作鲙,花边骢马月为题。
千篇杰句谐金奏,一曲离歌听玉啼。
桐庐江水见底清,桐君山色青绕城。
仙人指桐去千载,至今草木犹知名。
我来六月火云赤,为访名山侵晓出。
埤堄秋深落木空,十年重听皖江鸿。
潮声暝接千峰雨,塔顶高盘万里风。
吴楚上游新组练,中原落日旧艨艟。
黄金满籯富有馀,一经教子金不如。
君家有儿不肯娱,口诵七经随卷舒。
渥洼从来产龙驹,鸑鷟乃是真凤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