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孤峰云外有千层,竹杖扶身独自登。


绝壁诛茅成矮屋,当门红树挂枯藤。


森森棘布三叉路,密密囊藏一个僧。

洞门流水碧泠泠,经过人间不暂停。


溪舌广长当下见,雷声浩大静中听。


逶迤入海成波澜,迢递看山隔杳冥。

止有云霞覆短床,不留馀物在空囊。


因探泉脉移茶灶,为爱松风结草堂。


一日别山同隔世,经年高枕当参方。

九十春秋强半过,住山时节苦无多。


海滨自顾垂垂老,林下还思踏踏歌。


云壑晚烟笼瀑布,石门晴日晒藤蓑。

野老经年别古坛,东林岑寂叶重丹。


鹤藏雪里微窥顶,鸡斗蓬中自正冠。


月满铁城人过少,腊残琼琯客归难。

海气苍茫日色曛,客窗谁与细论文。


蹉跎别路连风雪,惆怅家山隔水云。


地足槟榔无菜茹,门饶鹳鹤厌腥荤。

溪山非舌亦非身,久去重来见益亲。


四百峰中开别院,三千里外结芳邻。


苔生碧砌青如染,镜锁明窗净不尘。

洞里主人去不来,好山抛向白云堆。


岩花落尽空中雨,野火烧残劫外灰。


虚室岂宜终日闭,重门相待及时开。

大好随身五尺藜,临行遗落石房西。


青山久客不归去,白发老僧凭借携。


忆昨破鞋乘月往,有时高笠与云齐。

海涛近枕夜淙淙,旅梦乡心未易降。


乘月一归云里洞,挂帆犹记寺临江。


三身衣覆枯僧榻,四壁灯明古佛幢。

故山在何处,乃在白云端。


今夜孤舟宿,方知海气寒。


潮声欹枕听,月色隔船看。

天南天北梦难通,春谷风同云谷风。


舒卷乾坤一箑耳,莫教春信断来鸿。

同朝不复旧交游,留滞行都岁两周。


落景残霞曛夕霭,断云横雨霁高秋。


因仍久作归欤计,蹭蹬端如贾客留。

故人采药武婆冈,折得山花远寄将。


晴露微微沾野佩,洞霞冉冉落书床。


护风爱近银屏暖,分润惊浮玉井香。

画逼辋川工,王维信可同。


云微天若远,石断水如空。


裂素写能尽,披图意不穷。

登台北瞻此何世,漫嗟寥落依松桂。


英雄有待岂徒老,泽龙神变随巨细。


黄金买丝秣陵市,好绣平原赵公子。

名山旧隐岩峦秀,精舍萧闲殿阁虚。


像礼旃檀千古佛,经翻贝叶五天书。


兽依草座跏趺后,禽下花台施食馀。

家近名山住亦稀,别来清梦转依依。


愁生猿鹤花迷径,恨结松萝月上扉。


青镜空悲游子鬓,红尘偏染仕人衣。

旧时曾作小游仙,寄迹灵峰偶偓佺。


卖药忽从都市见,还丹岂向世人传。


瑶坛月出浑如水,玉洞花开别有天。

我有三足麂,放之在碧山。


别来几千日,昨梦忽乘还。


松色入天尽,岩花落地闲。

酒旆隔疏篱,无人水半卮。


望云时有泪,闻鸟不胜悲。


饱食闲何虑,孤眠冷莫辞。

担泉知不远,久息丈人机。


地僻谁堪觅,庭闲鸟亦稀。


但能藏海畔,何必羡渔矶。

真味在淡薄,高韵足幽情。


一啜洗心胃,再啜澄神明。


持瓯倚乔松,忽然生远情。

不结人间一面缘,平安两字仗君传。


而师定有江南信,莫使寒烟望眼穿。

十载桂林消息断,何缘花气满烟岚。


春来定借维摩榻,金粟如来许共参。

只在铁桥畔,寒梅绕屋花。


可怜清晓梦,唤醒隔窗鸦。


岁暮日逾促,乡遥愁更赊。

拚是掷穷边,心休莫问天。


小窗容昼景,薄粥喜朝烟。


汲古终无罪,买山不用钱。

著雪心难冷,摊书道未穷。


茆檐宜向日,布帽且禁风。


味淡君无厌,吟寒孰与同。

何处投新句,松关日已曛。


倾来千斛雪,惊起一山云。


萝影枯逾瘦,泉声冻尚闻。

客窗灯暗曙钟残,泥潦从衡路未干。
满目云山留我好,一楼风雨见君难。
湖边雪尽梅应早,吴下春迟麦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