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安康虽好郡,刺史是憨翁。


买酒终朝饮,吟诗一室空。


自知为政拙,众亦觉心公。

为客久未归,寒山独掩扉。


晓来山鸟散,雨过杏花稀。


天远云空积,溪深水自微。

路岐何渺邈,在客易蹉跎。


却是去家远,因循住日多。


几看春草绿,又见塞鸿过。

昨秋今复春,役役是非身。


海上无归路,城中作老人。


流年何处在,白日每朝新。

一钵雕胡七碗茶,衲僧随分有生涯。


摩醯顶上开新眼,香象云中瘗旧牙。


结社更思修白业,还山不拟煮黄芽。

桐树千岁孤根深,蒙君斫作囊中琴。


旁观一唱复三叹,静听七弦成五音。


得意失意岂真性,有声无声皆苦心。

何须领众复匡徒,无事天真佛一躯。


扬下屠刀知广额,策开眉睫见宝卢。


宋人什袭藏顽石,胡贾千金市世珠。

多谢山翁远寄声,别来林下几阴晴。


阶前扫叶云容乱,树底窥花雀尾横。


拾得仙砂无法煮,种成鬼芋待时烹。

三条篾束十四腰,渐远尘寰近碧霄。


云水相投因系屋,蕨薇将罄便移寮。


人间未易开双眼,林下还思挂一瓢。

岁暮方思住洞天,斧冰临涧煮寒泉。


半闲茅屋连朝雨,品字柴头一缕烟。


山色去心无咫尺,路岐回首已三千。

当时一入便忘还,分得云房屋半闲。


笑我住来仍渡海,输他飞去不离山。


抛将松竹无田地,领取生涯有死关。

谩将行乐逐儿童,坐破良宵兴不穷。


自把闲心拟明月,独留清影在屏风。


寒城久客多新识,灯市归人半老翁。

隔水看山东复东,片云无住寸心同。


出逢岐路谁家子,钓尽江波何处翁。


覆顶千丝难禁雪,当门两齿不关风。

独木桥边水自流,闲鸥野鹤目相投。


垂杨未识青骢马,细草遍宜白牯牛。


海日射开新病眼,晨钟惊起老枯髅。

吾侪生而有志在四方,胡越秦楚同一堂。
盛年负剑去乡国,纵横八荒周五岳。


君不见席不暇暖突不黔,千秋万古称圣贤。

曾从乡国早闻名,海外相逢感物情。


凉月入怀孤影直,好风当面细香生。


叶沉旧绿呈丹颗,甲迸新黄长碧茎。

故国离居动几旬,他乡两见月华新。


灯前细读怀中字,雪后频归梦里人。


宾雁未来秋已过,朔风不到海先春。

读易才通遁五爻,兴来观物出林坳。


断槎过雨蒸成菌,矮屋依藤合作巢。


十里水云无路入,半空钟磬有人敲。

山缘渐密世缘疏,敢望良朋远寄书。


地僻不知曾有雁,水清宁复叹无鱼。


梦回冷榻闻钟后,僧老空林落叶初。

日暮方思早入林,残除镫火住山心。


寒斋有客先春到,孤榻留僧彻夜吟。


老向邻鸡啼处过,坐从檐雨听时深。

病骨支离七尺躯,不堪长作寺家奴。


别山渐觉人将老,入世方知岁易徂。


岂有樊笼宜野鹤,更无寒暑管樵夫。

居山无事不幽清,面面茅堂结构精。


归路一寻中道主,隔林遥有读书声。


远钟出寺千峰应,高铎先鸡半夜鸣。

烛边吟苦县更催,画尽炉头欲冷灰。


马齿一年随腊去,鸡声半夜送春来。


孤衾笑就青毡宿,明镜愁缘白发开。

细写新诗寄岭南,区区谁识是空函。


止啼黄叶从君玩,无口匏瓜且自缄。


风转谷声鸣众籁,日回竿影下长杉。

癯形衰态笑窥奁,世眼相逢岂免嫌。


自有天生穷骨格,不须人羡美髭髯。


林间得病常欹枕,海外无寒亦下帘。

饮光未是识瞿云,关吏何曾见老聃。


四十九年无一字,五千言下尽虚谈。


岳边万派全归海,岛外千峰自向南。

孤峰云外有千层,竹杖扶身独自登。


绝壁诛茅成矮屋,当门红树挂枯藤。


森森棘布三叉路,密密囊藏一个僧。

洞门流水碧泠泠,经过人间不暂停。


溪舌广长当下见,雷声浩大静中听。


逶迤入海成波澜,迢递看山隔杳冥。

止有云霞覆短床,不留馀物在空囊。


因探泉脉移茶灶,为爱松风结草堂。


一日别山同隔世,经年高枕当参方。

九十春秋强半过,住山时节苦无多。


海滨自顾垂垂老,林下还思踏踏歌。


云壑晚烟笼瀑布,石门晴日晒藤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