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石缝汩汩池泠泠,下池声似上池听。


天一生生今若此,八峰云雾一峰青。

山中十里绿阴长,新涨浮浮架石梁。


赋罢蒹葭掩僧舍,午风销尽佛前香。

南沙避客山中日,我适西来见泊船。


一衲逶迤传妙句,双松寒翠倚高天。


儒冠道重初携杖,寿酒情深但酌泉。

李绅台南还筑台,陆羽泉西泉复开。


泉边偃息看水逝,台上淹留待月来。


一杯对客秋将尽,千古怀仙海欲回。

节近登高新路开,山中冠盖有朋来。


酒因母病未敢受,诗到秋清正合裁。


微月初悬看作镜,新泉曲引待流杯。

郡守题书走客僧,惠山方丈路登登。


东坡兴远公真是,彭泽风高我未能。


皂盖来时随一鹤,青松阴处驻双藤。

南归吏部一方巾,冉水东头访病人。


万里孤槎浮海梦,片言九死报君身。


风从远道来应好,暑向深山避却真。

无期还隔夜,春事共游初。


径仄花薰盖,坡平草藉舆。


山僧劳供茗,野客许提鱼。

秋日山亭上,观泉坐夕曛。


先声虚谷应,馀沥小池分。


滴滴初疑露,源源半接云。

残暑未受遣,有诗来故人。


数行犹觉少,三复不知频。


竹径留题近,松坛入梦新。

龙阜秋云外,微茫径可寻。


鸥情沧渚远,松影白云深。


风逼重阳帽,泉流太古琴。

晚秋逢霁景,山寺恣幽寻。


霜树丹犹浅,寒潭碧正深。


竹垆鸿渐茗,松榻颖师琴。

元帅闻将至,七闽徯后秋。


欲回上帝怒,先复匹夫仇。


献馘鲸波上,招魂剑水头。

未必妖星坠,应怜瘴岭迷。


支撑寻鸟道,曲折步渔溪。


时事多无据,音书少有题。

□十春复秋,浮湛朝复夕。


徒深栖岳怀,罗浮望咫尺。


灏想赴铁桥,超韵通瑶石。

念得馀生愧饭蔬,力田重忆故人初。


巢云尚累牵鸡犬,饮谷犹能与鹿徂。


五月雨深松阁梦,兼旬烽断莞城书。

崇岩丽霜华,物候正凝阴。


幽气动寒蕊,江树貌春林。


北窗虽寡营,贞静固所任。

云山久卧已忘情,感子无家万里行。


可惜一身轻似线,倩谁收取断风筝。

采芝暮言归,紫云生谷口。


山空明月秋,倚石不知久。

布袍落落老年华,兴到云山遂作家。


淑气暗传堤上柳,晴霞红染洞边花。


志存遗世轻贫食,诗偶逢春不惜奢。

晚年初慰买山情,久已闻君遁迹耕。


吾道远人惟自爱,父书留子不求名。


得闲乱世谁知惜,觅句青山俗不争。

霜天飞雁渡平湖,山铺萧萧四望孤。

一曲自歌还自听,数杯谁酌与谁娱。

登高拟蜡游山屐,掩径空烧蓦地炉。

紫泥封到小茅庐,报到吾家千里驹。


姓字叨蒙标虎榜,勋名应拟达云衢。


九秋丹桂风飘细,三月桃花浪涌高。

兀坐郡斋里,远忆黄冠客。


洞口采芝归,群羊卧白石。


风吟落叶秋,雨翳残钟夕。

二尺诗檠影半明,布衾高卧梦难成。


不堪破屋秋风急,乱叶萧萧作雨声。

竹底寒泉汨汨流,穿云喷雪响床头。


连宵肌骨清无寐,那更山窗月正秋。

好山青立县门西,细雨空阶草色齐。


镇日督邮来往少,衙回时听竹鸡啼。

予兹爱中陵,四山环四宅。


晓观东日红,晚见西月白。


北斗近紫薇,南箕扇尘陌。

元宵开此夕,里社始悬灯。


岂识常明照,还当最上层。


清光瞻兔腹,梵语净伽楞。

春尽花天犹雪,江深草阁生寒。


试问归期远近,榴花又放枝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