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龙楼凤阁倚天尊,肃立群山万骑屯。


戎马书生豪气在,三台高处望中原。

曾费诚斋策马来,临溪处处见花开。


一庵拟筑蓝田曲,补种诗中十里梅。

浮生富贵等微尘,欲觅山林寄此身。


但是故乡归便好,不妨衣白作山人。

冷烟寒日挂疏林,荒草迷离古径深。


樵女归来秋郭晚,山歌声出万松阴。

断碣题名字半残,古松阴里好盘桓。


半间废寺无香火,佛卧空山落叶寒。

林叶萧疏夜有霜,城阴荒草散牛羊。


市声不到墟烟冷,万冢高低送夕阳。

五幡青犊散馀氛,废垒连营郁战云。


班草莫谈元二劫,荒郊有鬼哭秋坟。

谯楼旧筑郁嵯峨,望远犹堪托啸歌。


一角孤城山影里,趁墟人散夕阳多。

带岭襟溪万雉连,筑城当日为安边。


剜苔细数残砖字,止隔明亡十二年。

断瓦零砖废苑秋,行人犹识镇山楼。


万方多难伤心客,无地登临写暮愁。

邻江边粤俯闽关,楼橹参差桂岭间。


欲拨寒芜寻古戍,疏林斜日半城山。

营州少年猎城下,楼居主人何为者?


爱观陈迹赋如龙,不与鲜卑斗驰马。


从教辽东无管宁,沧波政须濯吾缨。


楼头无时对山色,笔端有喙能秋声。

松下楼高入翠微,望中山水有晴晖。


空林月出溪声冷,何事知心与愿违。

绿萝烟暝夕阳收,何处

楼前积水映苍苔,卷幔孤云落酒杯。


更尽一樽秋雨外,故山曾有几人回。

眠雨茂陵秋,曾赋上林游猎。
谁乞金茎澄露,疗琴心消渴。


相哀几辈赖云鬟,高楼句愁绝。

春寒天气似江南,闲倚高楼酒半酣。


尽借前山作屏障,更烦佳雪洗烟岚。

高轩送目万重山,不尽东西千里间。


长啸何由生羽翼,径排云雾看人寰。

昏黑山雨歇,一径松烟蒙。


微闻梅花气,吹落疏磬中。


讵惜夜履湿,宿处投支公。

楼俯澄江碧,山宜四面观。


压波桥影阔,带雨橹声寒。


客梦因诗醒,归心得酒宽。

江湖风味惯,联旧社,蟹初肥。
把泛剡清愁,吟湘断韵,写到烟堤。
鞭丝。

仙萍红不定,分一道,海云肥。
向篷背呼镫,篱腰问酒,小立江堤。
蛮溪。

高楼闲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


千里吴山清不断,一边辽海浸无穷。


人生歌笑开花雾,世界兴亡落叶风。

东风吹雨过南皋,一片晴云捧日高。


撑栋架楼人力健,敲金持梵谷声豪。


巨灵护我终成住,乘愿同人岂见劳。

斯园最高处,惟见云舒卷。


凭栏一御风,不觉泠然善。

水色碧于黛,花光红若霞。


连甍架飞栋,即此是仙家。

大块多噫气,斯斋众响俱。


其南为梵宫,其西为仙壶。

架上白鹦鹉,窗前绿牡丹。


何如航海客,亲至落伽还。

北舍飞仓庚,南村鸣布谷。


细雨试开轩,绿蓑覆黄犊。

朝采芙蓉花,暮采芙蓉叶。


芙蓉不见人,临风舒笑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