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似仙人、逃劫保馀年,天意与安排。
记行踪飘泊,薄游梁宋,稳渡江淮。
若使当时醉死,早向北邙埋。
少年意气凌嵩华,尚记京城逢午夜。
璧月琼枝彩凤飞,银花铁锁金鳌跨。
楼台上下沸笙韶,巷陌东西暗兰麝。
几到青门未立名,芳时多负故乡情。
雨馀秦苑绿芜合,春尽灞原白发生。
每见山泉长属意,终期身事在归耕。
主人远追随,况乃集文彦。
共言春将归,与子同饮饯。
徙倚被层阑,逍遥寄华燕。
淫雨日潺潺,朝来稍停倦。
出门望西湖,如见故人面。
眷兹宝石峰,楼台忆曾馆。
蓝田丘壑费攀缘,因忆前游一惘然。
丹药难徵勾漏令,虹桥去说武夷仙。
西风老鹤松间语,白石群羊洞口眠。
日软风柔,望暖红连岛,晴绿平川。
寻芳拾蕊,胜伴陌上鲜妍。
玉骢归路,记青门、曾堕吟鞭。
少年着意作中秋,手卷珠帘上玉钩。
明月欲上海波阔,瑞光万丈东南浮。
楼高一望八千里,翠色一点认瀛洲。
洞庭秋气满龙堆,为客偏惊节序催。
铁笛乍闻云外过,琼楼应傍月中开。
越裳重译三年至,溟海浮槎八月来。
忆昔论交日,相知尽少年。
季良身任侠,叔度世称贤。
夜雨弹棋局,春风放酒船。
庭院愔愔日易斜,碧桃初试去年花。
燕泥落后痕仍在,鸿雪相寻迹渐差。
沈炯哀时工寄托,江淹赋别费才华。
只今病骨怯宵寒,料峭风多倚户难。
得句微吟呵冻写,拣书独坐掩镫看。
燕台缟纻流云散,吴院莺花小梦残。
帘卷空窗四壁虚,金壶乍永夜何如。
滴阶露冷蛩声涩,落叶风飘树影疏。
隍鹿已醒他日梦,塞鸿久断故人书。
东风吹散绿杨烟,乱落闲庭榆荚钱。
今日旧巢看乳燕,昨年残梦醒啼鹃。
寄书有客来天末,对酒何人在目前。
小船儿,双去橹。
红湿海棠雨。
燕子归时,芳草暗南浦。
秋卷昔观宾,同游上苑春。
归轩今取道,共食浙江珍。
俯仰周三纪,文章了十人。
佩韘相从四纪前,鲤庭论契荷忘年。
文如潘陆倾江海,学造重黎绝地天。
簪绂弃来名已厌,乡闾归后乐应全。
天涯剪纸赋招魂,寂寞空斋昼掩门。
春燕同来人事改,夜灯相对语音存。
松花满地闲棋局,薜叶经年上石墩。
官柳阴阴锁汴桥,暖催晴绿上兰挠。
花迎后土依然在,人去东风不可招。
紫陌渐稀春试马,青楼殊绝夜吹箫。
坐爱松阴不记秋,孤云野鹤本悠悠。
屡逢佳节多闲过,不是名山亦懒游。
晚雨带寒侵鹤氅,海潮喧浪拍鱼舟。
有千丝、闲边情绪,楼高倚遍无语。
添衣移枕何曾是,气候错晴疑雨。
愁伫立。
重阳纵自无风雨,轻阴锁断天际。
消剩烟痕,逗残日影,酿出十分秋意。
新寒似水。
清游回首长安远,吟怀都损愁抱。
西北上高楼,何人凭远眺。
垂杨应自恼。
竹泪雨斑斑。
绿上阑干。
西亭展却水云宽。
多愧当年未第间,卜居人外得清闲。
排联花品曾非僭,爱惜苔钱不是悭。
秋阁诗情天淡淡,夕溪渔思月弯弯。
毛竹千丛蔽野亭,晓猿惊后乱峰青。
汉庭已奏三千牍,周室仍翻十二经。
紫殿深沉频视草,缁帷寂寞自飞萤。
白发将朱颜,一去几时返。
怀哉不能寐,展转复展转。
雀噪晓窗白,鸡鸣芳岁晚。
四野尽龟兆,一天常火云。
夜凉清似水,昼旱气如焚。
龙懒浑无用,天高寂不闻。
忆扶湘竹杖,共扣赵州关。
山好不容住,水流今载还。
却从天上下,似出镜中间。
旧苑谁家,有人倾国。
垂楚袖、蝶过东墙,挽湘裙、絮飘南陌。
最多情、浅蹙双蛾,暗调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