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海子桥西寺,高楼御苑花。


中流自日月,平地有烟霞。


客至开金殿,宸游想翠华。

地幽人迹少,僧至扫莓苔。


閤迥湖光入,林昏雨色来。


登台怜作客,入赋耻非才。

示到慈恩久,今来九日期。


天寒鸿雁少,秋晚菊花迟。


摇落悲风雨,登临感岁时。

怅忆青莲宇,今朝黄菊开。


遥知远公笑,不见白衣来。


窈窕人天阁,峥嵘日月回。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

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


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


列岫横秦断,长河极塞空。

满阁终南色,清宵独倚栏。


风高斜汉动,叶下曲江寒。


帝里求名老,空门见性难。

宝塔过千仞,登临尽四维。


毫端分马颊,墨点辨蛾眉。


地迥风弥紧,天长日久迟。

敕寺四围湖,秋林层阁孤。


天空木更响,风口帽还扶。


鱼群席下跃,鸟影镜中趋。

宝地元依海,珠林更假山。


登临重九遇,城阙五云还。


歌吹喧侯里,边烽入汉关。

年长归何处,青山未有家。


赏春无酒饮,多看寺中花。

杏林微雨霁,灼灼满瑶华。


左掖期先至,中园景未斜。


含毫歌白雪,藉草醉流霞。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


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


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

世事知难了,应须问苦空。


羞将看花眼,来入梵王宫。

双林花已尽,叶色占残芳。


若问同游客,高年最断肠。

浮世今何事,空门此谛真。


死生俱是梦,哀乐讵关身。


远草光连水,春篁色离尘。

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


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


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

为学平生不究源,未妨绝顶上慈恩。


塔高俯视群山小,江阔能容巨浪喧。


人每中登难脚力,谁于高处领天根。

东岩吐月光,高论支公房。


松露滴阶响,荷风度水香。


钟声上界静,鹤梦寥天长。

花朝寻花不见花,行行直到梵王家。


周遭玄海波光合,远近翠楼烟景赊。


彩衲胡僧通汉语,香酥鲜乳荐巴茶。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佳节重欢娱,游人胜两都。
笙歌填陆海,日月丽天衢。
健想凌云笔,奇观隐市壶。
祗园开胜地,金刹俯层轩。
水月澄空相,伽陵象佛言。
慈云低树湿,瑞叶入窗翻。
春入慈恩寺,云楼面水轩。
佛光悬日月,空界了名言。
兜率吟边近,沧溟坐里翻。
宝坊高处凤城头,山色湖光引胜游。
山作青龙平地起,湖分白练绕城流。
觥船屡向松阴泻,棋局长教月下收。
慈恩寺前海子头,谢傅锦衣怀昔游。
委巷曲街人尽改,石桥斜日水还流。
山林本是当时意,霖雨何期此日收。
幸无牛马后,仍许见浮屠。
礼佛欢如旧,逢僧笑尽呼。
膏粱恣啖嚼,土榻任跏趺。
阳鸟何年此瘗形,浮屠谁搆尚亭亭。
上林无复传苏扎,萧寺犹惊语梵铃。
势压澄江蟠地轴,影移残照碍空冥。
竹槛匝回廊,城中似外方。
月云开作片,枝鸟立成行。
径接河源润,庭容塔影凉。
金界时来一访僧,天香飘翠琐窗凝。
碧池静照寒松影,清昼深悬古殿灯。
晚景风蝉催节候,高空云鸟度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