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岭南廉察见才全,坐席初温秩又迁。
两浙黎民怀惠泽,九重锡命再旬宣。
英声已喜蜚天下,大拜还期近日边。
琼林宴会识英雄,宦辙循行见事功。
江右声华陈仲举,岭南风望召康公。
趋朝定儗承新宠,报国须当竭至忠。
雄兵百万沂长江,鼓吹喧阗导羽幢。
五岭只期明日度,三苗应是望风降。
天连楚水青于靛,船过庐山翠入窗。
远统王师过九江,劳君候我碧油幢。
几回梦想何时见,一见心从此日降。
舟次匆匆分别驾,樽前草草叙同窗。
惜别愁肠日九回,青山迢递有诗来。
数缄珍重披云锦,五色光芒烁斗魁。
郢下阳春真妙曲,濂溪风月属多才。
年过五十苦思归,明哲由来识事机。
江海多愁华发早,庙堂无路壮心违。
甘棠楚甸遗思远,归旐闽天带恨飞。
哀讣遥从江右来,西风萧飒动寒埃。
百年交谊忽中断,一日愁肠空九回。
滕阁鸣銮闲落月,延津宝剑化惊雷。
四灵克牣未为祥,共喜真才入庙堂。
盛代明良忻有遇,全闽山水倍增光。
云霓不负苍生望,汗简当流百世芳。
四海清宁兵甲休,君臣同德两交修。
如公正合归台辅,令望从来迈等流。
斩佞尚闻存故槛,济寒争愿盖长裘。
浪拍长江雨未休,何人不望济川舟。
风流岂但谢安石,博洽宁论殷践猷。
常许丹心坚似铁,生憎簧舌巧如流。
昔年同作水曹郎,尊酒重逢在晋阳。
治郡久闻驰政誉,参藩新喜拜恩光。
两岐瑞应张堪麦,千里阴连召伯棠。
画堂红烛照深更,对景相看感至情。
秋色正当今夕半,月轮应似故乡明。
一樽酩酊忘宾主,四海交游即弟兄。
诏许归田宠最优,此身于世复何求。
清风明月双吟鬓,秋水芦花一钓舟。
勇决不教灵澈笑,逍遥真伴赤松游。
制锦遗芳直至今,双流祠宇倚云林。
一生贞操莱公柏,千古清风子贱琴。
赠典重加都宪秩,来思难尽小民心。
一别江藩十五年,重来双鬓已皤然。
清风明月滕王阁,还与湖山话旧缘。
绿树晴波映碧沙,白云芳草傍人家。
去年到此今年别,添得诗翁两鬓华。
扁舟同载出江滨,转瞬翻成两路分。
惆怅晓来频纵目,满城风雨万山云。
祷雨无嫌得雨迟,田苗犹是发生时。
分明听得舆人颂,方伯忧民天地知。
夏中甘雨不为迟,方伯开筵正及时。
明日尽欢须彻夜,殷勤先报主人知。
雨馀南浦绿波生,缱绻难为送别情。
贾谊素闻藩国重,仲舒终是宦途轻。
慈闱碧水丹山近,心事青天白日明。
廊庙深期第一官,锋车何事尚盘桓。
才优屏翰今为最,道合明良古亦难。
一代正人关世运,百年公论满朝端。
番水含悲远接淮,安阳北望恨难排。
眼中此老今何在,世上无人不动怀。
列郡甘棠空蔽芾,千金宝剑已沉埋。
太行西去万重山,望断南辕尚未还。
却恨紫薇堂上月,独将秋色照秦关。
肃穆胶客饮,杯端气初结。
靡靡玉带凝,皓皓银塘洁。
飞空类散花,虚映瑶台月。
泺水亭前共濯缨,美人开宴洽高情。
齐翻玉蝀池中见,倒卷银河地底生。
雪色隔帘含树色,涛声绕槛杂歌声。
耆德吾当访,山中岂漫来。
旧书三日约,今雨一尊开。
健许身随鹤,闲将手植槐。
归计休论负郭田,险途曾讶璧能全。
故人今雨非他客,吾道沧洲共此年。
秋兴剩添三径菊,春潮不到五湖船。
峨眉风采动闽关,使命新从阙下还。
部檄误投川道路,行旌遄度越江山。
风谣又逐旬宣驾,献纳曾闻侍从班。
激昂意气欲凌云,他日同朝仅见君。
国论是非谁史笔,諌垣轻重几弹文。
山连吴楚三台近,水出江河两纪分。
惠风入夜细吹衣,坐爱宫墙咫尺违。
星破密云看渐朗,尘消冻雨恨犹微。
梦馀真睹殷楹奠,语次空传点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