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遥天迷去住,但看指南车。


重译同归舶,阳侯护法书。

远指扶桑外,龙宫是绀园。


慈航寻海舶,晨磬待朝暾。


已悟西方教,渐通中国言。

西望瑶池五色霞,海东开遍露桃花。


长安自昔神仙宅,青鸟飞来入汉家。

湖舠旧迹寻常溯,老去争怜百未成。


汝尚清勤犹昨日,近劳书问说平生。


心知违患宁能远,志不随人只独行。

去年今夕谭诗地,明月高楼世已遥。


万影接天惟自俯,一舟临水不堪招。


故人颜色疑秋梦,往事凄迷有落潮。

东海遗书久未裁,殷勤缄札几回开。


三年为别兼春暮,一纸将愁与画来。


入世蛾眉宜众妒,向人风絮有沉哀。

万里扶桑晓色微,海天空阔去人稀。


木杯不用随潮渡,金策惟应向日飞。


去路犹餐中土饭,到家重著故乡衣。

秋风三径黄花活,秋声万树喧鶗鴂。
听潮楼上秋气清,听潮楼下新声发。


偶传空谷有佳人,家住扶桑东海阔。

莺燕自怜朝复暮,红颜无计留春驻。
太息飘蓬廿一年,蓬瀛不识春归路。


和风一棹鹭江滨,小住栖霞最高处。

君王恩重此身轻,号令初传第一声。


斜出仁川据平壤,国旗耀日上严城。

踏遍中原万里尘,肄江江上忽逢春。


东风疑是扶桑至,喜见文明帝国人。

似水流年,如花美眷。
玳梁拟得双栖燕。
百无聊赖是西风,吹侬吹汝轻分面。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

法音曾演海门潮,万里东归剑阁遥。


出水莲花元不染,凌霜松柏岂云凋。


机缘久向生前尽,杖锡还从劫外飘。

青山缺处平芜远,不见江南芳草岸。
待凭春水送归舟,还恐归期同电幻。


愁情久似春云乱,谁信言愁情已倦。

西园雨过风犹劲,细算无多春色剩。
花心睡蝶漫魂酣,叶背流莺休舌佞。


双情缱绻凭谁证,锦段貂褕珍重赠。

银屏一曲天涯似,谁遣青鸾通锦字。
零红断粉总愁根,忍作东风行乐地。


十年冉冉无穷事,似影如尘浑不记。

瑶台昨夜传银电,芳事依稀知近远。
擘开紫菂苦深含,抽尽红蕉心未展。


嬉春绣毂轻雷转,尽载笙歌归别院。

一别扶桑路,俄惊二十秋。
暂逢皆白首,相顾各青眸。
就里诸天近,行边一念休。
东海有樗木,托根扶桑边。
扶桑不汝弃,屈曲枝相连。
上拂火龙驭,下阴神鳌渊。
几年中国游方遍,看水看山念念非。
海眼枯时千劫坏,日头出处一僧归。
黄梅雨打袈裟湿,白蜃云随锡杖飞。
捣绵为质茧为肤,小景精工俗制无。
春浅桃花轻著粉,江寒凫影婉将雏。
波急云昏大海滨,徵徭已遍武陵津。
故山人物沦欧、美,此地桑麻记晋、秦。
三岛谁登君子国?
一身独作葛天民。
偶来金阙信相从,笑指扶桑浴日红。
处处写诗扬海屿,时时飞锡振天风。
归云每共经函在,行橐常因酒盏空。
海以岛屿为连城,其大每与龙伯争。
珊瑚柱冷建宫阙,翡翠浪暖开蓬瀛。
亦有神僧出其国,能与古佛同无生。
在昔寻仙闻祖龙,欲度弱水求瀛蓬。
徐生楼船载男女,沧溟远泛将焉穷。
海洲驻节不复返,至今有国扶桑东。
故国沧溟远,乡心岛屿孤。
缁衣晒若木,白足踏寒芦。
海蜃嘘香火,骊龙觊念珠。
中国有僧来日本,铁船过海是耶非。
三更地底金乌出,万里云边白鹤飞。
性本圆明能作佛,迹无拘碍已忘归。
上人昔自日边来,大海犹如渡一杯。
三万里程空水观,百千沙界到天台。
翻经席上花飞遍,曳履林间叶作堆。
风月同天法运长,闲邪存正耀辉光。
年高九秩心犹壮,过海东来遗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