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

玉皇诸阁锁空寥,夙昔攀缘客互招。


细细嵩云通佛栱,冥冥河气度僧寮。


柏潭路古摇晴荔,竹洞城阴掩热椒。

风起群木末,花开两壁香。


山溪云影变,人静鸟声长。


绀殿横崖起,飞泉喷玉光。

昔在西省直,常有中园思。


今来非吾室,犹称宣城诗。


芳郊后摇落,秋初尚华滋。

垂杨修竹半藏山,一径纡回暮雨间。


绿满野田看渺渺,白飞岩溜自潺潺。


空村鲐背行歌去,古寺头陀乞食还。

二月名园蓊郁青,为怜佳节此闲行。


偶因觞咏心还适,暂离尘埃眼倍明。


风静落花深一寸,日迟啼鸟度千声。

年长归何处,青山未有家。


赏春无酒饮,多看寺中花。

官清书府足闲时,晓起攀花折柳枝。


九陌城中寻不尽,千峰寺里看相宜。


高人酒味多和药,自古风光只属诗。

小寺寻春草路微,春花春日静相晖。


好花到眼愁应破,真赏于人天不违。


风日深林啼鸟过,晴光满院游丝飞。

好遨蜀风俗,夔人贫亦遨。


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


遨头老病守,呼宾酌春醪。

踏碛逢为马,临流想卧龙。


江山供指顾,尊俎奉从容。


峡水浅还涨,巫云淡复浓。

薄暮肩舆到,归樵处处逢。


万寻开峭壁,千级上危峰。


树杪禅关出,萝阴梵刹重。

地隐林峦秀,春馀草木芳。


古岩宜置酒,清溜忽沾裳。


有象名难具,无言趣转忘。

跻险遘灵室,赏胜得仙溪。


紫泉飞作雨,玉髓积如泥。


暂驻心魂爽,重寻岩径迷。

圣主亲郊肸蚃通,风恬日霁作春容。


好从辇路听清跸,却向深山把瘦筇。


樵子径随萝薜上,道人屋借竹茅封。

霜霁午曦暖,潦收沙路晞。


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


箨滑涉危屐,藤钩穿密衣。

丹霞前,慈云顶,两壁相看苍铁冷。


春风秋月一逢迎,菜碗茶瓯拍香鼎。


有时话到有处无,有时瞑到入禅定。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
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
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

藜杖芒鞋信脚行,宿云披絮雨初晴。


溪边草色青毡合,竹外山光翠盖横。


弱柳弄闲无限思,小桃含笑不胜情。

里社安闲得久生,金华端不羡初平。


山林应有清修重,轩冕还将道义轻。


诗捷口占那复稿,酒豪盆酌不论觥。

村落潇潇晚吹生,斜阳天际与林平。


黄花照眼吟肩耸,红袖扶头醉帽轻。


可惯探题仍击钵,敢辞偿令独浮觥。

暇日搜奇胜,羸骖适莽苍。


幽花撩醉眼,早麦慰饥肠。


佛屋几间在,村墟三里长。

松篁团野色,葭薍接江氛。


芳菊开新雨,晴天扫片云。


村醪过寺共,风袂转山分。

小雨沾秋旱,清曦霁晓氛。


山留归壑水,风送过江云。


碧瓦觚棱出,黄茅兔径分。

浮世今何事,空门此谛真。


死生俱是梦,哀乐讵关身。


远草光连水,春篁色离尘。

秋山入望已无尘,况得闲游谢事频。


问著尽能言祖祖,见时应不是真真。


添瓶野水遮还急,伴塔幽花落又新。

陈迹空存事往非,却因山色认依稀。


风轻破帽何曾落,潮迅征帆却似飞。


有酒当朝陶清节,无诗空忆谢玄晖。

秋士心情,况遇著、客里西风落叶。
惆怅侧帽行来,隔溪景凄绝。
没半点、空香似梦;只几簇、野花如血。

稳坐逾年矣,浑消髀肉顽。


两儿挟篮舆,十里访吴山。


佛老聊施佞,官曹未畏瘝。

倦客身同舟不系,轻帆来访儒仙。
春风元巳艳阳天。
夭桃方散锦,高柳欲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