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霜枝凋翠雁横秋,莫倚危楼动旅愁。
菊有清香樽有酒,茱萸不插也风流。
【其一】
日照前窗竹,露湿后园薇。
夜蛩扶砌响,轻蛾绕烛飞。
【其二】
广殿丽年辉,上林起春色。
客里年光似水流,满城砧杵动羁忧。
沙头白露牛羊夕,塞上黄云鸿雁秋。
千里关河通王气,两都宫阙壮神州。
梵宇峥嵘枕石头,倚风极目立荒丘。
黄花覆地初经雨,白雁横云带远秋。
城郭已非山故在,江淮失险水空流。
到祠七十二云扉,俯视齐州一粟微。
万树挟风涛汹涌,千峰倚汉石嵚崎。
银河垂屋天如近,瑶斗当坛夜有辉。
昔人惆怅处,系马又登临。
旧地烟霞在,多时草木深。
水将空合色,云与我无心。
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洪慈均动植,至德俯深玄。
出豫从初地,登高适梵天。
白云飞御藻,慧日暖皇编。
化塔龙山起,中天凤辇迂。
彩旒牵画刹,杂佩冒香萸。
宝叶擎千座,金英渍百盂。
林中当百五,屐齿泛晴光。
缀暖榆钱小,萦春蕙带香。
两峰看迤逦,片水怅微茫。
春晴惟七日,登眺兴应饶。
残白留梅萼,新青到柳条。
水光侵绮席,楼势逼丹霄。
九日宾朋笑举杯,百年怀抱此登台。
庭皋木叶萧萧下,水国芙蓉冉冉开。
南土近悬戎马急,北书遥忆雁鸿来。
浮邱山上有高台,扫石酣歌坐绿苔。
岂为悲秋同作客,只缘探胜共衔杯。
孤亭丹井清相映,黄鹤仙翁去不回。
偶尔当年落帽风,后来戈戟日相攻。
风流意致难量度,朱墨研磨自异同。
天气朗清真物外,琴樽萧散亦闲中。
吟鞍遥入薜萝丛,石磴沿回叠嶂中。
鸠妇一声山雨白,木奴千树野霜红。
头颅谩诧陶弘景,笑语方谐阮仲容。
倚天楼阁梵王宫,万里川原一望中。
皂帽有情怜雪鬓,黄花无语傲霜风。
呼鸾道上唯衰草,奏乐台前祇断鸿。
潭影悠悠日夜空,一宵雷雨气鸿蒙。
啜茶共说无生话,礼足还瞻盖世雄。
乌帽白衣真往事,黄花翠竹想遗风。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树影穿林入,悠悠日已西。
霜浓黄叶淡,风定白云低。
偶有宾鸿至,时看野鹤栖。
秋山长耸秀,有客忽登临。
客去山仍寂,萧萧落叶深。
天澄群籁息,日晡半峰阴。
幽虑积不展,春霁试登陟。
绵绵朝浦云,荒荒东野日。
陵隰已荑荣,凯风渐披拂。
朱栏画艇碧波心,几被风吹雨打沉。
晴日自除青藻尽,晚天仍系绿杨阴。
杯盘可泛元宵月,稚子能翻白雪吟。
十尺楼阑三尺台,碧山绿水自周回。
百年老树春仍媚,半亩方塘天亦开。
漫倚南山歌白石,谁从东海问蓬莱。
袖手休弹一柱琴,羲皇世远少知音。
独看银兔岩头易,三复铜人背后箴。
春去春来千古梦,花开花落百年心。
倚栏犹自北风寒,忽忆皇都旧跨鞍。
僻地且便新作业,有人来劝强为官。
诗篇一一从头和,奥灶纷纷冷眼看。
野蕨墙梅亦华筵,小炉残火更烹鲜。
乍晴街市欢元夜,时雨农家卜有年。
菜吐黄花金满径,桃含碧蕊玉拖烟。
三城处处是楼台,春望遥遥兴未灰。
东去海门真咫尺,西临华桂亦蓬莱。
浮云世界漂残叶,流水光阴落早梅。
玄都杰阁帝城边,把酒高吟思爽然。
客里登临九日到,望中宫阙五云偏。
林疏远岫浮城上,风起寒涛落槛前。
苍茫四顾皆陈迹,落日同游戏马台。
寒雨满城连夕霁,黄花三径一时开。
乾坤秋色留清赏,颜谢风流不再来。
暝色围山寺,清空寺里庭。
稚狐花借梦,秋燕石飞灵。
卓锡僧髭白,笼龛佛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