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久客心尝折,登楼望转迷。


风倾蘋叶乱,雨重柳条低。


未得趋金马,何当似木鸡。

古驿西风起,中含水国秋。


官闲公馆静,鸟下吏人休。


移簟微凉入,登台晚兴留。

暮垒初休角,孤谯半掩门。


鸿声骋寥泬,鸦意恋黄昏。


远岫排头碧,春河彻底浑。

石路近门方不险,刺桐疏处见僧归。


小坡重叠无平屋,四月阴寒尚裌衣。


山到道州高莫比,水分湘口绿相围。

正枝头荔子,晚红皱、袅熏风。
对碧瓦迷云,青山似浪,返照浮空。
高台称吟眺处,□繁华、清胜两无穷。

帖帖平畴稻未黄,疏烟老树带秋光。


山钟敲断前村雨,一两归鸦背夕阳。

雨添一夜秋涛阔,极目茫茫似接天。


不知龙物潜何处,鱼跃蛙鸣满槛前。

水势滔滔不可量,渔舟容易泛沧浪。


连山翠霭笼沙溆,白鸟翩翩下夕阳。

四面湖光绝路岐,鸊鹈飞起暮钟时。


渔舟不用悬帆席,归去乘风插柳枝。

海角长安望尔赊,日边云影更横斜。


身闲梦觉俱成蝶,眼病朝昏只见花。


可但陶潜能避俗,不应范蠡便浮家。

秋来何必送将归,落日高台意自悲。


一壑未容追汗漫,三钟犹得饱支离。


黄花对客如相笑,白发寻人似有期。

独立荒亭数过帆,横林疏处见沧湾。


故知不入豪华眼,送与凫鸥自在看。

西崖佳树绿层层,日落山烟满树生。


萧然倚杖疏篱外,遥听幽泉断续鸣。

晚望荒台上,孤筇手自持。


柳条擎雪重,溪鸟溯风迟。


枯草春还发,阴云冻不移。

昔人怀感处,此地倍魂消。


四海经摇落,三吴正寂寥。


风移残烧远,帆带夕阳遥。

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


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


逼晓人移帐,当川树列风。

西顾伊兰近,方惊滞极边。


水随空谷转,山向夕阳偏。


碛鸟多依地,胡云不满天。

一望江城思有馀,遥分野径入樵渔。


青山经雨菊花尽,白鸟下滩芦叶疏。


静听潮声寒木杪,远看风色暮帆舒。

晴登洛桥望,寒色古槐稀。


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


云收中岳近,钟出后宫微。

几处蒹葭连岸白,数村烟火隔江明。


无家自合依刘表,有赋谁能荐长卿。


巫峡去帆江树隐,衡阳归雁暮云平。

扁舟九月溯沧波,漂泊其如感慨何。


木落江淮秋色老,山连巴蜀暮云多。


草堂猿鹤关乡梦,泽国鱼龙入棹歌。

峭峰顶上著危亭,四面山开云锦屏。


秾淡浅深多变态,天公浪费几丹青。

归云度山椒,木末留夕照。


联翩衔尾鸦,不复明楚调。


安知牛尻没,便出丰年笑。

野豁长江外,人家各自村。


水光秋蘸树,云色晚封门。


引眺频搔首,行吟只断魂。

仙山初指眼初明,倚棹因妨半日程。


云里未忘寻去路,世间争合有浮名。


岩空闇老松千尺,天静时闻鹤一声。

野色苍茫落照中,荒台扶杖倚秋风。


延陵百里吴封旧,震泽三江禹迹空。


浊酒更须浇磊磈,黄金不解铸英雄。

倚阑枫落吴江暮,地坼天倾百川注。
飞梁千尺虹影垂,人生南北多岐路。


古来吴越争为家,句践未足轻夫差。

北望沧茫眼欲迷,碧峰斜日晚悽悽。


烟光度鸟白还没,水色连天青更低。


千里秋颜吾已老,万山云树思堪题。

锈床初下。
觅句闲行来晚榭。
玉露金风。

漠漠春阴减却春,晚来微雨散轻尘。


半生怀抱蠲冰炭,十载交亲逐溷茵。


天末孤云归似客,门前疏柳澹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