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年年指作还乡计,不道还乡是此年。


便整朝衣辞汉阙,旋收行李上吴船。


皇恩未报儿孙在,清论犹存首领全。

磴道盘纡薄晚云,天边疑见斗方春。


清风万里知何意,吹尽华缨漠漠尘。

周界西穷陕,常山北尽边。


关河相望日,容鬓各衰年。


蓬乱将风野,禽稀欲雪天。

洛表楼堪倚,燕陲望不穷。


秋声南送雁,寒意北随风。


敛暝关云黑,衔规苑日红。

连岁芙蕖照眼明,今年荷叶又青青。


老夫去此无他恋,祇忆看花水上亭。

戚戚登临地,凄凄欲暮天。


相看数株柳,不听一声蝉。


山冷云生絮,江空月上弦。

自来闽中郡,侨寓公宇偏。


身病縻服饵,单居日如年。


宪署历三试,愚庸寡所宣。

却从江汉望匡庐,湓口风波日愈疏。


满瓮尚留桑落酒,登盘今有武昌鱼。


斜阳柳色明埼岸,纤月波光湿太虚。

莫放微云点太清,欲将游目泫孤亭。


十年去国心长赤,一月看山眼未青。


多病情怀千日酒,穷途生事五侯鲭。

窈窕僧窗十肘长,解分眼界入他方。


尘襟偶脱公家事,鼻观重参佛土香。


寒日半收山着色,晚风无力水磨光。

上方高阁倚青天,阊阖云中紫气连。
万里关河吹角里,几家砧杵乱鸿边。
庭前祇树飞秋叶,竹外寒山起夕烟。
江城住久偏多思,斋阁闲来还独登。
赣水浮空晴渺渺,岭云笼树暮层层。
幽栖近类离群鹤,兀坐聊同入定僧。
夕阳烟郭万山围,暮倚危阑挹翠微。
岭海天高人北望,江湖秋老雁南飞。
疏帘风透还吹帽,虚槛云来欲上衣。
西日斜悬句曲峰,中天削出玉芙蓉。
云归绝顶迷春岫,烟起深林翳晚钟。
怪石岩前蹲虎豹,长松涧底走虬龙。
幽栖无热客,地僻自鸣蛙。
危楼一登眺,晚凉清兴赊。
疏林方寂历,恶木半槎牙。
楼倚秋风引兴长,龙山吹帽忆前良。
帘虚霜气清逾逼,叶脱天形远更详。
巧送四筵双舞袖,坐收万景一诗囊。
登临楼观一重重,下客追随岂易逢。
九日燕私同恺乐,三台礼数极优容。
自酬佳节挥鸿笔,谁诧元勋载景钟。
翠华绛节去忘还,辇路宫墙坏旧山。
青史空文兴废后,玉真馀恨有无间。
杖藜一笑缘危径,弄笔高吟望故关。
城市隔半舍,好山宁在深。
乱云归别坞,落日照疏林。
能解外缘缚,始坚安住心。
石磴云萝手自扪,披襟独眺凤凰墩。
寒烟日暮埋山骨,白露秋深冻草根。
雁阵排空风断续,鸦声绕树月黄昏。
朝寻古寺石啮屦,暮上崇丘风掠冠。
狂饮眼看红日尽,高歌声入碧云寒。
乱峰犹作太古色,野墓不知游客欢。
蛮溪箐峒靖烽烟,却似文成出镇年。
共拟投戈欣矢德,还来剔藓读遗篇。
极从太始图难绘,知自孩提薪已传。
雉堞亭亭倚翠微,高楼袅袅弄清晖。
共邀嘉客扶筇杖,骤喜凉风振羽衣。
过雨山川颜色好,投林鸟雀噪声稀。
百尺谯门戍万兵,黄昏初动画龙声。
铜钲犹是闽王点,银秤才悬汉守更。
四面僧夸金作界,半年人看玉为城。
满路尘嚣不耐愁,眠牛冈上自清秋。
霜高木叶流丹冷,宜为黄花一举瓯。
风霾连昼夕,登临望还迷。
空馀衔山日,隐隐留清辉。
周嫠不恤纬,鲁女争忧葵。
水阔楼高势绝伦,凭栏遥睇接朱垠。
翰林物色诗无敌,工部庄严笔有神。
一览能清泉石虑,千年不濯利名尘。
落日荒陵百尺台,登临高兴亦悠哉。
泰山云尽千峰出,汶水霜晴一雁来。
白发还乡惟有梦,青云当路岂无媒。
望江亭望晚江晴,飒飒秋兼风水声。
寺隔数峰犹未到,禅灯几点翠微明。
高柏丛篁非故岑,凭栏极目思难禁。
秦关遥识青牛气,粤海空怀白石吟。
鸿雁不来乡信断,簿书无补岁华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