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丞相昔游泰山顶,天风浩浩春昼永。


玉检微茫不可求,但觉灵霞熟丹鼎。


白日人间如水流,前代衣冠成古丘。

海屋婆娑不记年,好春看满绿杨颠。
方凭深念熊罴坐,遥带祥辉燕鹊传。
四叶门楣天所大,一花世界道开先。
壮岁子生孙,逾艾孙生子。
正合官家极品封,四代都如此。
君到伏生年,又几云仍耳。
窣波影里诵陀伽,古佛灯笼护绛纱。
智慧竭罗虽正果,慈悲妙善亦空花。
怕寒婉娈初拳蕨,望雨醒松细舌茶。
男生必有室,有室在嗣亲。
家贫或出赘,出赘难为人。
汝今为此行,及此初花春。
家世严州胜峡州。
新词巧夺玉钩钩。
句将贾岛黄金铸,情比桐江碧玉流。
洲上檀栾竹万竿,此君得所一般般。
根虽易地终无异,操直参天也不难。
冠借皮为疑斗灿,杖凭枝作觉龙寒。
分明山隐是诗家,零落残编久易赊。
忽见子孙能缮录,敢言人士得谁夸。
衣冠祖业多流品,文雅儒风有等差。
七十二翁洲上村,两年喜得两曾孙。
可传山笥残书帙,且醉田家老瓦盆。
下噀耕惟双犊健,广川业以一经存。
廿年膝下忆含饴,又见庭芳毓瑞时。
祖德亲传为世德,孙枝迭长出新枝。
王家尚纪三槐传,窦氏休夸五桂诗。
曲江并马记吾曾,华发头颅日渐增。
绕膝喜君孙有子,开颜对客祖为曾。
镜中白镊殊堪慰,经里玄成且代兴。
青鬓童颜五十人。
征衫空染洛阳尘。
还看使酒傲平津。
不嫌西照与朝曦,城郭谁知住翠微。
天幸外门才咫尺,欲陪杖屦夜忘归。
楼台墙宇家家月,杨柳荷花处处风。
最喜两涯相映带,一时倒影入池中。
江南创见喜孤芳,见说闽花遍海乡。
安得一居香盛处,帐中巧作宝毬妆。
外子惟知愧可攻,羡公八十未衰癃。
曾孙喜见亲文褓,尚想当年掷镜翁。
同生延祐丙辰年,惟子斑衣舞膝前。
上寿百龄尊齿德,一门五世见曾玄。
笋舆春侍花间去,竹马朝迎柳下还。
行年七十四,今日见曾孙。
世代知无量,诗书喜有传。
愧予虽老大,期尔耀家门。
天恩叨沐八旬馀,闻报曾孙乍起予。
花木涵濡甘㴻润,芝兰栽植嫩条舒。
锦衣原有前时谱,典籍还存旧日书。
重叠佳音乐不支,频传飞电到天涯。
受恩垂老惭非分,为善无多贵及时。
薄海一家逢运会,同堂五世快期颐。
乡国徵耆献,黄楼不可谖。
博通侔左海,都雅迈榕园。
曩读公随笔,如聆古格言。
再出身歼星斗南,中兴群帅竟刘戡。
陆沈今日神恫甚,剩溯书楹作客谈。
曾作莺迁贺。
道玉皇、久敕薇垣,分君星颗。
只待好年好时日,约束东风吹堕。
太公望汝实多年,忽试英啼到耳边。
抱送已知劳孔释,前生应谪是神仙。
槐凝紫气迎朝日,梅散莺声出晓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