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欲雨空蒙翠益深,秋光不逐夕阳沉。


虚无树影迷烟棹,幽咽猿声和水琴。


石叠青螺全作髻,峰抽碧玉半成簪。

登高且喜傍乡关,慷慨能销壮士颜。


四海龙蛇悲已尽,一夫鸿鹄恨多闲。


青年汗血龙媒蹀,白首衣裳雉子斑。

登高愁似送将归,木落山空祗夕晖。


红叶有霜终日醉,黄花多露一秋肥。


萧条返舍馀长剑,潦倒干人失布衣。

登高未后故林期,霜露频当悽怆时。


鸿雁自知南向早,梅花谁道北开迟。


无情潮汐惟中宿,有恨云山是九疑。

登高何处踏苍苔,系舸轩辕庶子台。


三峡东西千嶂合,二禺南北一江开。


松楸有泪流霜引,猿狖无声落叶催。

三秋萧瑟虎丘西,山鸟多情为客啼。


季札悲愁新丧子,梁鸿清苦早同妻。


红莲稻美春应熟,锦带花多采不迷。

桐叶萧萧掩市门,秋光虽好易黄昏。


人怜白喜方同病,帝命巫阳更予魂。


杨柳东西朱户映,芙蓉七十白波吞。

天山南畔对秋空,此日金阊寂寞同。


苏武饥寒甘啮雪,要离细小畏迎风。


思将爪发为神剑,未有精诚与白虹。

大阮风流若有神,咏怀诗好见天真。


啸声自可无鸾凤,名饮繇来属大人。


千载竹林谁复起,一时龙性汝难驯。

仙城三石三塿,似三神山随波流。
地道潜通第七洞,朱明门户惟浮丘。


浮丘丈人昔栖此,子乔吹笙翩来游。

水帘洞口梅花村,梅花不见馀冰魂。


美人已随明月没,依稀缟衣来黄昏。


翠羽啾嘈怨幽谷,白云黯淡愁荒园。

峡口片云时启闭,风雷更助建瓴势。


水头十丈似黄云,两岸崩崖苦相制。


牵舟直上望夫台,万壑千岩往复回。

咫尺江门有我师,依依孀母白头时。


文章直与天无作,画破鸿蒙笑宓羲。

山木歌残不自持,情深重使越人悲。


天南自此多连理,细叶榕阴满水湄。

珠水今春柳叶迟,因君不忍吐长丝。


将归一曲尊前唱,黄鸟无声为别离。

一片神明在玉琴,图书先得古人深。


天边况有团圆月,流出寒光是此心。

宴坐山手动一年,光风霁月本非禅。


无言最与梅花似,开落教人见自然。

兰台三赋大文章,此日东都恨未央。


更造人伦思建武,重新天命望南阳。

凄凉今古一荒丘,欲问沧桑水自流。


归去东樵高卧好,青山犹为野人留。

江左衣冠久已倾,看花谁问凤凰城。


年年此地逢寒食,歌罢龙蛇泪满缨。

榆柳青青万井烟,游人隔袖揖金鞭。


桃花不解王孙恨,开遍燕姬酒肆边。

烟雨春光澹欲无,年年愁满莫愁湖。


清明莫向江南过,芳草萋萋是故都。

香车白马簇城隅,烟雨春光乍有无。


多少酒旗歌板处,游人偏向莫愁湖。

日落中原虎豹骄,乾坤无力捍南朝。


谁教一代衣冠尽,白骨青苔镇寂寥。

留得江山一片秋,可怜失国尽风流。


凄凉更有金川事,烟草兼含六代愁。

燕子新笺唱未终,君臣一笑失江东。


风吹苑柳花无数,飞向天山与雪同。

登台休更怆寒烟,岂有山河与赫连。


闻道燕支黄叶早,行人归及未秋天。

日斜湖上听歌还,落尽夭桃惨客颜。


回首白门杨柳外,春风一半在寒山。

棠梨花落子规啼,望断荆门烟雨迷。


一叶渔舟君可渡,晴云犹在洞庭西。

歌舞销沉一夜风,繁华自古送英雄。


可怜七曲江南弄,都入胡笳惨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