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庐山九江南,胜隐类王屋。


中有刘先生,逃荣弃朱毂。


我尝问持养,次第蒙摄伏。

钱塘宰是会稽客,一身见尽元与白。


元白风流且置之,是家尊翁勇金石。


早受申公国士知,谁任东坡邦人责。

葆真宫是何年有,游子相将便得真。


闻道流霞醒不醉,只应人世恨还新。

暑雨正郁陶,流汗坐深甑。


忽闻公素来,清风先满径。


高谈别后事,琳琅发吾听。

洛阳名誉弟兄兼,雾拂青天幸一瞻。


善政及瓜民惜去,美材如玉士称淹。


风摇湖浪应须避,马溅春泥不用嫌。

邂逅穷荒遇俊才,故将怀抱向君开。


功名未得金横带,老大空惊雪满腮。


岭北嘉蔬无此笋,江南相识尚逢梅。

有力乃致远,中道力不任。


言归闭空屋,敢复求知音。


君来监郡务,猥巷一见临。

十载音书绝,扁舟忽见过。


有樽倾别酒,无妓唱离歌。


海阔春光少,城空瘴雾多。

六载为南郡,归时雪满颠。


一家才度岭,单骑欲朝天。


介洁终无玷,精神老尚全。

亭上客送客,江头山映山。


白醪须酌尽,彩凤欲飞还。


帆转疏林外,烟生远渚间。

郎省辞荣早,楼居鹤发翁。


响分南涧水,清占北窗风。


紫府云常近,黄尘路不通。

一循资走五千里,四遇恩超十六阶。
自顾非才已过分,谁言英俊尚沉埋。
邺下才名同七子,六年开幕得嘉宾。
屈从颍水投馀刃,合去甘泉作从臣。
素以潘阳敦信睦,仍于洛孟卜仁邻。
老松古柏争清劲,社稷元勋李文正。
风流千古照人寒,家有白眉声益振。
十年游宦落穷山,妾无衣帛日号寒。
博士高才御点名,往陪群俊盍朝簪。
门颁锦诏先生入,帝锡绨衣后殿深。
设坐宫官严绛帐,执经王子肃青衿。
世闲诗淡郑云叟,寿且安宁陶隐居。
爱酒自开浮蚁瓮,耽诗如好换鹅书。
箨冠戴后支筇竹,鹤氅披来控鲤鱼。
好养玄猿共鹤雏,茅茨盖屋竹闲居。
家无越使千金橐,腹有齐臣四部书。
一自临川登画鹢,便烦别驾掌铜鱼。
西庵翁上北城隅,为望临川旧守居。
所恨足无双翅舄,但将诗代一函书。
甥教洗游多沽酒,妻使磨刀细切鱼。
夷白先生好对庐,醉吟处士作邻居。
幅巾自去呼樵父,蜡屐何时访竹书。
坐想高谈摇麈尾,情知相谇跨鲸鱼。
路家巷口是何渠,半似城中半野居。
已退白仙常按曲,未归陆俊谩传书。
雪消墙外逢挑菜,日暖门前见捕鱼。
身著练袍履用蒲,鹖冠鸠杖称郊居。
家中但乏青囊印,坐处便看黄卷书。
赁屋为无扬子宅,休官非为武昌鱼。
自是平时大隐徒,何须水宿与山居。
都无长物垂空橐,却有闲房聚逸书。
近见雪消思野蕨,遥呼船问忆江鱼。
簿领脱来如一梦,身名全后喜宁居。
生来自信无非义,世上何缘作谤书。
所养有源数大水,其贤可乐比嘉鱼。
不辨时人直与迂,浊缨且喜近淮居。
朝衣脱后常耽睡,野史修时或借书。
恨乏青山供采药,爱看白鸟伺吞鱼。
陈傅门前客姓徐,有何智术佐闲居。
接檐俯仰令遮雨,缚竹纵横为架书。
趁雪斸田移草木,和湾汲水贮龟鱼。
坐想堂前弄白须,蒲茵笋席正高居。
彩衣六子傍供膳,锦髻诸孙自教书。
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
谁家住处近田庐,朝奉抽簪就退居。
竹叶已成新岁酒,梅花未领故人书。
呼童解袂扪饥虱,趁日开箱曝蠹鱼。
昔也闻名诵子虚,今来白颔隔城居。
新诗解道论头句,旧客仍移把臂书。
北郭高风真隐豹,南州循政喻烹鱼。
诗翁爱酒典衣沽,六子将孙侍燕居。
正要白家醇酿法,不须刘德伪金书。
厨经雪后炊无黍,门近淮濒食有鱼。
世俗纷纷事总虚,诗翁今作逸人居。
勤穿东地缘栽竹,喜占明窗为著书。
近市好赊春肆酒,就淮仍买晚罾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