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发乱纵横新绣。
绣罢两眉舒绉。
徙倚小窗明,窗外一株荑柳。

通衢攘攘接平郊。
欢声如沸潮。
修龙衔烛舞周遭。

胧胧澹月映寒沙。
秦淮多酒家。
壁间狂草扫龙蛇。

一镫摇影焰深青。
霜刀裁素绫。
未秋先觉枕如冰。

露浓圆点藓痕斑。
晓风吹未干。
满园花树向凋残。

昔人筑此事朝真,凿谷开林结构新。


乱后已无桃李树,惟馀松柏款青春。

野市栖民舍,河堤带县衙。


长年对流水,无处问桃花。


旧别三年久,新愁两鬓华。

武陵贤宰多爱民,若使逋逃犹避秦。


城头常悬岁时雨,洞口不隔天地春。


君探奇踪问渔父,鸡犬日闲似太古。

西湖避暑棹扁舟。
忘机狎白鸥。
荷香十里供瀛洲。

鞍马泊孤亭,人烟接古城。


半村留晚照,万壑送秋声。


风月思玄度,文章愧长卿。

七月大野号天风,黄河浊浪高排空。


桃源县前系孤缆,楼船夜宿星雾中。


桃源县尹余邦彦,扁舟截浪来相见。

黄州西望楚山青。
楼头秋月明。
冰溪十里送君行。

溪上桃花无数开,花间春水绿于苔。


不因渔艇寻源入,争识仙家避世来。


翠雨流云连玉洞,丹霞抱日护瑶台。

春寒泪滴罗衾暖。
料峭湘帘初卷。
昨夜玉人窗畔。

为报桃川老令威,病夫三岁不开帷。


窗中见日知晨暮,瓶里看花记岁时。


新读子书多乙者,旧吟诗稿尽丁之。

今日天香去,当时昼梦然。


试烘千岁鼎,如见一川田。


润带仙坛石,芳连古柏烟。

畴昔拜臞仙,桃源问果然。


洞非人世外,花在此心边。


寂寂蒸霞地,沉沉浴日天。

杏花雨里东风峭。
不比寻常开了。
枝上飞来多少。

空山落叶响流泉,窈窕崎岖一径边。


借问桃花今在否,秦人元不爱山川。

桃源非一处,龙虎画难同。


内外关逾铁,高低石作丛。


黄幡青剑北,紫盖白云东。

桃源城头万木秋,桃源渡口黄河流。
黄河一去不复返,天风万里吹古愁。


荒郊莽荡走狐兔,石栋曲屈盘龙虬。

正月桃源路,东风雪后时。


布帆冲宿雾,桂棹拂流澌。


鸭绿添溪涨,鹅黄上柳枝。

湖头春水照花明。
黄鹂爱晓晴。
苏堤断续卖花声。

穿花蝴蝶满庭飞。
双槐绿正齐。
如簧莺舌再三啼。

素馨十亩花田雨。
消剩汉宫浓暑。
小小南强衔署。

剪秋不断剩烟丝。
丝丝皆上机。
罗裳织就裹虞姬。

当窗钻纸笑蝇痴。
旁观明是非。
眼前红绿总迷离。

天涯那得真闲处。
花外竹篱茅户。
消得江南残暑。

伏胜高堂书已出,窦公制氏乐犹传。


鲁生力破秦仪陋,商皓终扶汉鼎颠。


隐者宁无人礼义,武陵独匪我山川。

八十六年彊健客,求余判断二苏诗。


年来点检室中事,问着邻家总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