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萧洒襟怀慕子猷,剩栽修竹径通幽。


三间远比渊明宅,百尺徒夸庾亮楼。


风送鸟声春寂寂,日筛帘影梦悠悠。

高寒禁署含冰玉,瀛洲老仙岩电目。


袍锦团团紫凤花,帽光隐隐青螺粟。


丝纶夜半催宣布,香艳宫壶新雨露。

曾洒骊珠被短编,七襄欲报邈天孙。


空怀春草池塘梦,莫写梅花水月魂。


台阁文章端典雅,山林气质借清温。

除书飞下五云端,光焕蓬莱紫气间。


照世声名山岳重,绝尘襟度雪霜寒。


玉堂昼永紬书好,紫砚春浓草诏闲。

欧公天人世无匹,六物之中目为一。


孤山山下西湖西,飞梦逍遥绕云石。


凿开瑶窟迸银泉,水镜胸中湛虚白。

玉堂仙忽枉华镳,客舍如何采涧毛。


袖有建溪春一掬,莱山石鼎煮银涛。

衡岳降神日,玉堂承诏时。


神仙见标格,鸾凤上丰姿。


黼黻衮龙著,文章天马奇。

长空汗漫呈六萼,脉脉随风旋回薄。


望穷袤广极幽潜,至巧信出天机作。


江山一洗尘土空,使我方寸成恢廓。

当年笔战共词场,老大联袪振鹭行。


荐牍北来当玉座,轺车西去拥银章。


潼关晓色云藏市,渭曲春寒菜有霜。

泠然非徵亦非商,夜久清音入梦长。


人道官蛙成鼓吹,我知风水是霓裳。

庐山几千仞,屹立并长江。
杨澜左里,洪涛巨浪日舂撞。
风止雪消冰净,相与泊舟登岸,攀磴望空谾。

环滁皆山也。
望西南、蔚然深秀,者琅邪也。
泉水潺潺峰路转,上有醉翁亭也。

浮世难逢故旧并,贡闱风月可忘情。


当年论事皆陈迹,此日评文亦浪名。


荏苒光阴逾一纪,间关志气话平生。

中朝耆旧半沦亡,忧爱胡为

红妆夸睡足,粉额趁颜开。


惟有江梅样,蛾眉淡拂来。

楼头一夜寒声促,但怪重衾惯藏六。


小窗起听枯叶鸣,更觉凝寒透肌粟。


乃知龙公修故事,幻作轻细巧翻覆。

从来冰雪体,引墨为君开。


寄语金鸾客,和羹人正来。

溪藤横翠约,老眼颇眵昏。


唤入凌烟后,江村不是村。

屏灯红灼烁,窗月正黄昏。


印出横斜影,分明竹外村。

玉容曾浥麝,仿佛带香开。


不比真花怯,斓斑怕雨来。

误墨虽藏白,飞埃欲敛昏。


谁将草玄手,着意写前村。

中都倥偬合还离,臆料云萍不复齐。


官下有缘俱岭表,社中何幸更江西。


四民自喜归摩抚,百嶂相争入品题。

几回双脚为亲轻,未餍其亲锐此行。


白面书生谁一顾,绣衣使者自多情。


祝融雨后山归洁,彭蠡秋来水中清。

庐陵童子谓姓李,临川童子谓姓王。
二子读书选德殿,气吐虹蜺口翻浆。


六经诸子成串落,天子喜之移御床。

轻一尺璧重寸阴,白千丈发丹寸心。


假途游夏时汲汲,归宿渊骞日骎骎。


速肖无拘渠七十,近取莫过吾六一。

铨法如毛动见绳,通班岁许几人登。


铜章未有路能脱,鹤发不无机可乘。


长策报君簪韨忌,短檠忘本简编憎。

东都重会省初盟,尔许多年独不惊。


二水牍中先署字,三城碑上复题名。


往还必有子孙契,离合面无儿女情。

华发吾衰矣,妙龄君浩然。


追随多计日,笑语两忘年。


功业无它逊,文章收自专。

清望醉翁族,俊声童子科。


三千新奏牍,百二旧山河。


孰是披沙者,其如抱璞何。

西风乍起香稻熟,临流蟹簖好生涯。
霜凝连朝双螯足,佐酒立办付咄嗟。
草泥郭索占鸿爪,筐筥剖擘比寒瓜。